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2009年4月至5月肠道病毒(EV)71在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HFMD的95例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73份与粪便标本38份,采用TaqMan实时RT-PCR及套式RT-PCR进行EV71病毒壳体蛋白VP1基因检测,并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73份咽拭子标本中,EV71阳性6份,检出率为8.2%;38份粪便标本中,EV71阳性24份,检出率为63.2%.28份套式RT-PCR阳性标本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7株为C4亚型,为绝对优势流行株,另有一株为C2亚型株;1例死亡患儿分离株为C4亚型,其VP1基因序列未见明显变异.结论 EV71是上海地区2009年4月至5月儿童HFMD的重要病原体,C4亚型株占绝对优势地位,同时伴有C2亚型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42.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进行麻疹疫苗计划免疫之后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义呈现上升趋势.该文对近年麻疹的流行病学趋势及病毒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阐述麻疹病毒基因型的变化及大体分布,提出目前正在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主要是H1基因型,为阻断麻疹传播,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全球性目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 ] ,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感染HBV。迄今为止 ,只有乙肝疫苗的使用能有效地预防病毒性肝炎。因此 ,本文就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 0世纪 80年代初乙肝疫苗问世 ,经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我国曾对血源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 ,单用疫苗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在 60 %~ 70 % ,不同方案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单用疫苗 …  相似文献   
44.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症状,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急诊最常见的主诉,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热时如何使用解热镇痛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热儿童何时使用解热镇痛药,如何正确使用,在一些疾病或状态下如何使用,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等。为了规范解热镇痛药在发热患儿中的合理使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专家共识(解热镇痛药无效的发热,不在本文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5.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进行麻疹疫苗计划免疫之后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义呈现上升趋势.该文对近年麻疹的流行病学趋势及病毒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阐述麻疹病毒基因型的变化及大体分布,提出目前正在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主要是H1基因型,为阻断麻疹传播,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全球性目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儿童志贺氏茵是否存在OXA基因及其发生率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6-11月从本院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培养标本分离到的福氏志贺氏茵共51株,进行β内酰胺酶OXA基因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并与标准株进行比对,确定其亚群并用K-B法测定志贺氏菌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度.结果 51株福氏志贺氏菌中45株捡出OXA-1群基因,阳性率为88.23%;福氏志贺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OXA-1群基因阳性志贺氏菌的耐药率为91.11%、OXA-1群基因阴性志贺氏茵的耐药率为83.3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也有一定的耐药,OXA-1群基因阳性的为26.67%、OXA-1群基因阴性的为33.33%;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OXA-1群基因阳性的26.67%、OXA.1阴性的为0.51株福氏志贺氏茵中未检出OXA-10群基因.结论 从福氏志贺氏茵检出OXA-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携带率为88.23%.该基因与福氏志贺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外周血WBC、CRP和血糖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1期组)681例和重症重型病例(2期组)239例,比较两组的WBC、CRP及血糖值并绘制上述3项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并探索联合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①两组WBC、CRP和血糖值均为非正态分布数据。1期组和2期组WBC的中位数分别为11.4和11.3×10^9·L^-1,CRP中位数均为8mg·L^-1(CRP〈8mg·L^-1计为8mg·L^-1),1期组和2期组血糖的中位数分别为5.0和5.6mmol·L^-1。②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期组和2期组WBC经log转换后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1期组和2期组CRP和血糖均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两组CRP和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根据WBC、CRP及血糖绘制ROC曲线,3项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512、0.405和0.625。WBC的最佳临界值为7.85×10^9·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和18.4%。血糖的最佳临界值为5.25mmol·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7%和59.0%。④将WBC和血糖的最佳临界值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为37.3%,特异度为81.2%。结论WBC和(或)血糖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的准确性较低,而CRP不能作为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重型病例的指标。WBC和血糖串联检测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但未提高诊断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2010年至2011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手足口病住院儿童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患儿粪便EV71采用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0年和2011年接受病原学检测的住院患儿中,EV71检出率分别为54.45% (820/1506)和59.84%(924/1544).在重症和无并发症患儿中EV71检出率2010年分别为86.31%(372/431)和46.67%(448/1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146,P<0.01);2011年分别为88.78%(380/428)和48.75%(544/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64,P<0.01).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的5至6月份EV71检出率可达60%~67%.1744例检出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为1.78∶1;6个月以下婴儿最少占0.46%(8/1744),1岁儿童最多占34.92%(609/1744),病例集中分布于1~3岁幼儿,占76.78%(1339/1744));外来流动儿童占72.76%(1269/1744).重症病例年龄及人群分布与EV71感染患儿相平行.9例合并肺水肿或肺出血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为EV71感染所致.结论 EV71为近两年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绝大部分重症手足口病以及所有危重症病例均与EV71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9.
背景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 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上海市中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市唯一定点收治儿童乙脑的专科医院2002至2011年10年感染发病的乙脑住院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乙脑确诊基于血清和(或)脑脊液抗体IgM阳性结果。结果 73例乙脑确诊病例进入分析,男女比例2.3∶1,平均年龄(5.1±3.0)岁,65例(89%)系外来流动儿童,12例(16.4%)明确全程或部分接种过乙脑疫苗,69例(94.5%)居住在郊区或农村。每年7和8月发病,流行初期重型病例多。临床伴随症状依次为:发热(100%)、颈项强直(82.2%)、抽搐(76.7%)、头痛(75.3%)、呕吐(74.0%)和昏迷(47.9%)。6例(8.2%)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3例(4.1%)死亡。50例(68.5%)在出院时完全康复,20例(27.4%)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型、重型患儿在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异常或死亡分别为13.0%和84.2%(χ2=33.06,P<0.000 1),血清肌酸激酶(CK)中位值分别为105和465 U·L-1 (Z=-3.1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抽搐(OR=29.3)、昏迷(OR=253.6)、居住在猪群附近(OR=16.9)以及血清CK>200 U·L-1(OR=0.01)为乙脑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乙脑的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仍有指导意义,血清CK可作为临床分型生化指标加以考虑。加强流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是减少上海市乙脑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