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 观察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上述生化指标对重型颅脑损伤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且血浆凝溶胶蛋白的预测价值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2.
女,45岁。因闭经伴溢乳3个月于2003年3月31日入院。于2002年底出现闭经伴泌乳。无头痛、复视及视力下降。曾注射黄体酮后月经来潮3d。3d前由于闭经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检查示鞍内有一直径1cm占位,部分囊性变。血泌乳素(PRL):115μg/L。为进一步诊治收人我院。月经史:14岁初潮,末次月经2003年1月;育有一子。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血压128/68mmHg(1mmHg=0.133kPa),体重65.5kg;意识清,精神可;  相似文献   
83.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垂体腺瘤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某些特异染色体微卫星DNA缺失与某些抑癌基因,如MEN1,RB,p16,p27kip1等失活有关,并在垂体腺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按1mg/kg腹腔注射FTY720,另外3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ml。24h后处死大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神经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原癌基因(c-fos)、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蛋白表达,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比较4组大鼠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凋亡的海马神经元比例,c-fos、pro-Caspase-3、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FTY720可明显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5.
柯欣  杨明  陈方慧  王弋  郑永科  胡炜  董晓巧  杜权  俞文华 《浙江医学》2018,40(23):2553-2556,256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粘合素-C(TNC)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30d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TBI患者13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C浓度,采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患者伤情严重度,预后评价指标包括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比较两组血清TNC浓度,分析血清TNC浓度与GCS评分、30d生存时间与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TNC浓度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196.5ng/ml,较对照组(46.9ng/ml)升高(Z=9.765,P<0.01)。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或0.01),且可预测30d死亡(AUC=0.820,95%CI:0.743~0.882,P<0.01)。结论血清TNC浓度增高可预测TBI伤情严重程度及死亡。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揭示其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型脑外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1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和肽素浓度,统计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和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425.6±163.9pg/ml)较健康体检者(54.6±18.1pg/ml)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是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OR=1.172,95% CI:1.097~1.891,P<0.01)和死亡(OR=1.205,95% CI:1.103 ~2.216,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4,95% CI:0.838 ~0.942,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903,95% CI:0.842 ~0.961,P<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该指标测定可显著预测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7.
目的检测OPN、CD44v6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胶质瘤和60例减压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OPN、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脑胶质瘤中分别为75.0%、66.7%,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16.7%、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胶质瘤中OPN、CD44v6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但在复发与非复发者、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OPN和CD44v6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两者均反映了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并与患者预后有关,且OPN和CD44v6的表达之间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8.
杜权  俞文华  胡强 《浙江医学》2016,38(5):329-331,347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电凝术与单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原发性TN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两组,MVD联合电凝术治疗131例(MVD+电凝组),单纯MVD治疗195例(MVD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MVD+电凝组和MVD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2%和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管压迫无法充分减压及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患者手术有效率MVD+电凝组高于MVD组(95.2%vs67.7%,P<0.05);MVD+电凝组术后近期(≤6个月)术侧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1.4%vs7.7%,P<0.05),远期(>6个月)术侧面部麻木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6%vs2.6%,P>0.05)。结论MVD联合电凝术和单纯MVD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TN,相较于单纯MVD,MVD联合电凝术可以改善术中血管压迫无法充分减压及无明确责任血管的原发性TN患者的术后疗效,不会增加患者远期术侧面部麻木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热休克蛋白70(HSP70)、IL-18和S100B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脑脊液HSP70、IL-18和S100B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及脑脊液HSP70、IL-18和S100B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血浆及脑脊液HSP70、IL-1吕和SIOOB水平对脑出血后1周内死亡均有显著预测价值(均P〈0.05),且有较高或中等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血浆及脑脊液S100B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及血肿量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及脑脊液HSP70和IL-18水平较入院时GCS评分及血肿量曲线下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HSP70、IL-18和S100B共同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S100B水平预测脑出血死亡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