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FTY72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按1mg/kg腹腔注射FTY720,其他3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ml。24h后每组取12只断头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NF-资B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表达;每组剩余12只大鼠用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F-资B蛋白表达水平、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前肢放置实验评分、平衡实验评分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术后7、14、21、28d比较,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FTY720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TY720的中枢炎症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2.
氧化苦参碱抗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抗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外伤组、氧化苦参碱60 mg.kg?1组和氧化苦参碱120 mg.kg?1组,每组35只,利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脑外伤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外伤模型形成后给予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60和120 mg.kg?1)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5 d,在脑外伤后2,6,12 h,1,2,3和5 d断头取血和获取脑组织,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浓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神经细胞,同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外伤后2,6,12 h,1,2,3和5 d,氧化苦参碱60 mg.kg?1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后12 h,1,2,3和5 d,氧化苦参碱120 mg.kg?1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较脑外伤组显著减少(P<0.05),脑外伤后2 h和6 h,氧化苦参碱120 mg.kg?1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降低体内自由基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王文宏  王宏  游洋  俞文华  董晓巧  车志豪 《江苏医药》2012,38(16):1890-189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浓度预测脑损害严重程度及早期病死率的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入院后第1、2、3、5及7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分析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脑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6h内明显升高,24h达高峰,持续2d后逐渐下降;其浓度7d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水平可独立预测1周内脑出血患者病死率(OR=1.199,95%IC=1.035-1.389,P<0.05),并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P<0.01)。血浆脂联素>16.4μg/ml预测患者1周病死率的敏感性为65.6%,特异性为90.7%。血浆脂联素浓度的预测价值低于GCS评分(P<0.01)及血肿量的体积(P<0.05)。结论脂联素可作为一种对脑出血早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CD44v6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并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OP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OPN、CD44v6在垂体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65.0%,OPN、CD44v6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二者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 OPN和CD44v6蛋白在垂体腺瘤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且两者在肿瘤侵袭性改变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s of osteopontin (OPN) and CD44v6 in pituitary adenomas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and invasiveness of the tumor.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in 80 pituitary adenomas,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analyzed.Method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OPN and CD44v6 were 66.3% and 65.0% respectively in the pituitary adenomas.Both OPN and CD44v6 expressions were different statistically in invasive group and recurrent group(P<0.01 ),but not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s age,sex and histological types.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OPN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pituitary adenomas (P<0.01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vasiveness and recurr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They might have a synergetic effect in the invasive growth of the tumor,which can be taken as leading candidates for evaluat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手术(PBC)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PBC 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25例;施行 PBC 时在 X 线监视下应用 Hartel 前入路法,通过鞘管导入4号 Fog-arty 球囊进入 Meckel 腔压迫半月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住院3~9d,平均5.2d,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67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97.3%;术后患者感患侧面部麻木60例(83.4%),张口咀嚼略乏力40例(55.6%),口角疱疹34例(47.2%),复视2例(2.8%),症状多于1~6个月内好转或消失.结论 PBC 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十分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尤其对于高危或三叉神经第Ⅰ支疼痛的患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6.
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腺瘤术后易并发尿崩症以及低钠血症,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科自1996年5月至2003年3月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尿崩症和低钠血症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人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脑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术中采集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挫裂伤脑组织和脑叶切除组织标本15个,分别应用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等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借助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2个挫裂伤脑组织标本中10个透射电镜发现有散在分布、数量不等的凋亡神经细胞;TUNEL染色11个出现阳性凋亡神经细胞;5个DNA出现凋亡特异性的“梯状”电泳带;9个出现caspase-3蛋白超表达;11个caspase-3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凋亡出现时间从伤后4h直到216h,高峰在23-72h。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并且具有时间和空间依赖性。caspase-3的超表达与激活参与了人脑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对重型脑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0例,分为2组。实验组40例术中使用足量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术野及血肿腔,吸引器持续吸除血性液体,术后3~14 d内腰穿或腰池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手术及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7. 5±4. 8) d,显著短于对照组(24. 9±8. 2) d (P 0. 05)。实验组发生脑积水1例,对照组发生脑积水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9.
女,45岁。因闭经伴溢乳3个月于2003年3月31日入院。于2002年底出现闭经伴泌乳。无头痛、复视及视力下降。曾注射黄体酮后月经来潮3d。3d前由于闭经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检查示鞍内有一直径1cm占位,部分囊性变。血泌乳素(PRL):115μg/L。为进一步诊治收人我院。月经史:14岁初潮,末次月经2003年1月;育有一子。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血压128/68mmHg(1mmHg=0.133kPa),体重65.5kg;意识清,精神可;  相似文献   
80.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垂体腺瘤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某些特异染色体微卫星DNA缺失与某些抑癌基因,如MEN1,RB,p16,p27kip1等失活有关,并在垂体腺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