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69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粘合素C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外伤性脑梗死、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急性肺损伤和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等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sTBI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细胞粘合素C浓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鹿特丹CT评分评估伤情程度,统计分析血清细胞粘合素C浓度对sTB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细胞粘合素C浓度与sTBI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鹿特丹CT评分显著相关(均P<0.01),是sTB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预测能力与入院时GCS评分和鹿特丹CT评分比较,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BI患者血清细胞粘合素C浓度与伤情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血清细胞粘合素C可能是sTBI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66.
67.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近年收治的8例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确病因,MRI检查多表现为椎管背侧梭形或条索状占位影,其中4例位于胸椎,2例位于腰椎,颈椎2例,范围2~5个椎体。确诊后尽早行椎板减压及血肿清除术,起病24小时内手术的7例恢复良好,另1例因误诊致发病后50小时才手术,疗效不佳。结论MRI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俞文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1993,(3)
众所周知,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是与冠心病(CHD)有关的三大因素。在对儿童高血胆固醇的监测和控制以预防成年后CHD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为说明这些问题,在全美心肺、血液研究会(NHLBI)的资助下开展了一项初级保健医生代表性样本的电话调查。该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讨论NHLBI的调查结果,并着重注意医生的态度、知识、观念以及与儿童高血胆固醇有关的保健水平。总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69.
患儿,男,6岁.因突发背部疼痛3 d,双下肢无力半天来院就诊,门诊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收入儿科治疗.患儿无发热、无排尿异常,病前无明显外伤史、无腹泻史.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CD44v6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并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OP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OPN、CD44v6在垂体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65.0%,OPN、CD44v6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二者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 OPN和CD44v6蛋白在垂体腺瘤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且两者在肿瘤侵袭性改变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s of osteopontin (OPN) and CD44v6 in pituitary adenomas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and invasiveness of the tumor.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in 80 pituitary adenomas,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analyzed.Method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OPN and CD44v6 were 66.3% and 65.0% respectively in the pituitary adenomas.Both OPN and CD44v6 expressions were different statistically in invasive group and recurrent group(P<0.01 ),but not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s age,sex and histological types.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OPN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pituitary adenomas (P<0.01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OPN and CD44v6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vasiveness and recurr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They might have a synergetic effect in the invasive growth of the tumor,which can be taken as leading candidates for evaluat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