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一重要功能性蛋白,富含精氨酸一甘氨酸一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起初认为OPN参与骨的吸收,与骨组织的矿化有关,现发现OPN的RGD序列与许多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序列相同,在人体组织中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功能,参与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近年研究发现OPN与肿瘤细胞生长、增生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学者应用基因表达图谱技术来确定新的肿瘤进展标记,OPN被确定为临床首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02例脑胶质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5年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WHO分级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脑胶质瘤组织(P<0.05)。肿瘤全切除与否(HR=0.585,95%CI:0.353~0.969,P<0.05)、肿瘤直径(HR=1.970,95%CI:1.196~3.243,P<0.05)、WHO分级(HR=1.786,95%CI:1.110~2.874,P<0.05)、脑胶质瘤组织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HR=2.115,95%CI:1.223~3.656,P<0.05)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其甲基化修饰是脑胶质瘤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三叉神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我科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共72人,其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患者38人,其余采用常规显微镜下MVD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用时(165.26±22.62) min,与常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随访完全缓解36例(94.7%),疼痛减轻2例,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例(15.79%),于2周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使用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区间解剖结构,全程观察三叉神经从REZ区至Meekel囊,有助于精确定位责任血管压迫点,并可了解置入Teflon棉后的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通过后组神经间隙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治疗的166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Ubogu和Zaidat的标准,42例患者符合VBD诊断标准,为VBD组,其余124例患者为常规组, 手术方法及术者无差异。结果:VBD组与常规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VBD组整体治愈率90.5%,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迟发面瘫1例,听力下降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1.9%。常规组整体治愈率92.7%,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面瘫2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2例,饮水呛咳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61%。两组在治愈率方面疗效相似(P=0.638);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但VBD组延迟缓解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VBD导致桥小脑角空间狭小,使得手术难度显著增加。MVD从后组颅神经间隙进入进行架桥式操作,可以降低椎动脉对面神经的张力,进而抬起椎动脉,寻找真正责任血管,有效避免小血管的遗漏和分支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与常规组相仿。VBD合并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延迟缓解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采用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58例(90.6%),偶有疼痛但不需服药者3例(4.7%),疼痛未消失但服药可控制者2例(3.1%),较术前有所缓解但服药不能控制者1例(1.6%),整体有效率为95.3%。随访至今(2~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6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2年复发率12.5%。术后患侧面部麻木60例(93.8%),咀嚼肌乏力36例(56.3%),口角疱疹29例(45.3%),无角膜溃疡、蛛网膜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具有风险小、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其较理想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探讨侧脑室肿瘤临床特点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手术治疗的19例侧脑室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侧脑室肿瘤临床无特异症状,据肿瘤的具体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肿瘤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6例,切除3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4例。结论 侧脑室肿瘤以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但各有其好发部位。手术入路选择应结合肿瘤具体位置、大小和血供情况,既要满足暴露。尽量减少神经功能缺失,又要达到全切肿瘤目的。  相似文献   
37.
垂体腺瘤染色体改变与侵袭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染色体改变及其与肿瘤临床侵袭性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转变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方法将30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取得的新鲜垂体腺瘤组织制作单细胞悬液,体外直接阻滞法获取染色体,结合R显带核型分析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ISH),对染色体变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垂体腺瘤染色体变异主要为数目改变,涉及除4、16、Y之外的每一条染色体.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染色体变异几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8、9、12、19号染色体的增加在垂体腺瘤染色体变异中十分常见, 9、11、19号染色体变异和8号四体,9号四体多见于侵袭性垂体腺瘤.间期FISH验证并补充了常规核型分析的结果.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染色体变异几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8、12号染色体的改变可能在垂体腺瘤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而9、11和19号染色体的改变可能与肿瘤侵袭性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8.
胡强  俞文华  陈高  杜权 《浙江医学》2017,39(14):1170-117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琢)、BNIP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设SAH组、2-甲氧雌二醇(2ME2)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10只。造模后24h对SAH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取大鼠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琢的组织细胞定位,Westernblot检测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造模后24hSAH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琢、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AH组比较,2ME2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琢、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HIF-1琢主要定位表达于神经元。结论HIF-1琢介导上调BNIP3并参与了SAH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同步强化治疗脑干水肿与肺部感染对重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脑干出血患者5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强化治疗组同步进行脑干水肿与肺部感染强化治疗,控制血氧饱和度≥98%,动脉氧分压100~150 mmHg,血钠145~155 mmol/L,血浆渗透压310~320 mmol/L。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脑干残留血肿大小、住院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治疗组残留血肿2.4±0.8 mL,小于常规组的2.8±1.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住院时间23.8±8.3天,短于常规治疗组的31.8±7.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6个月后GOS预后评分2.37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干出血患者采取同步强化治疗脑干水肿和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血钠和血浆渗透压,可以加快脑干出血、水肿吸收,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CHF-CPF)入路在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至12月经小脑上外侧(SC)入路行MVD的78例原发性TN患者为A组,2018年1至6月由同一位主刀医师经CHF-CPF入路行MVD的84例原发性TN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切断岩静脉主干或属支的比例、打开硬脑膜至显露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所需时间、显微镜或手术床调整次数、小脑挫伤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B组患者术中切断岩静脉主干或属支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显微镜或手术床次调整数少于A组,术中小脑挫伤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显露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HF-CPF入路用于TN患者的MVD中,能减少对岩静脉及小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