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总结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12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加强对病情观察及护理,做好出院宣教。结果本组12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12例术后即刻治愈、6例迟发缓解、4例术后症状缓解,3例无效,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可减少面肌痉挛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2.
分析19例侧脑室肿瘤临床特点。认为其病理类型与生长部位有关,病程主要与肿瘤部位、性质与大小有关,并对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巨腺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介绍1984年至2001年经蝶入路切除206例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方法 206例巨大垂体腺瘤患,男性121例,女性85例,采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本组患肿瘤全切除137例,次全切除44例,大部切除25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 对巨大垂体腺瘤而言,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不但比经颅手术安全,而且切除范围也比经颅手术彻底,对视觉功能的改善更优于经颅手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脑外伤大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外伤组、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5只,利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脑外伤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外伤模型形成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mL及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60和120mg/kg)腹腔注射,1天1次,共5天,在脑外伤后2h、6h、12h、1d、2d、3d和5d断头获取脑组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结果:脑外伤后2h、6h、12h、1d、2d、3d和5d,氧化苦参碱小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后12h、1d、2d、3d和5d,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较脑外伤组显著减少(P<0.05),脑外伤后2h和6h,氧化苦参碱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与脑外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脑外伤大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清脑和血方对大鼠脑胶质瘤的药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5只,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鼠源性C6胶质瘤细胞(C6细胞)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清脑和血方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依次剥离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称重,计算瘤重占脑组织重百分比;HE染色观察胶质瘤组织病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脑和血方组大鼠的瘤重[(0.0121±0.0050)g比(0.0779±0.0390)g]、瘤重占脑组织重百分比[(0.49±0.0075)%比(3.07±0.0176)%]、血清中IL-2[(91.14±10.33)pg/mL比(160.42±15.98)pg/mL]、IL-10[(49.58±6.79)pg/mL比(92.17±7.71)pg/mL]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FN-γ[(198.54±11.83)pg/mL比(111.53±17.50)pg/mL]、TNF-α[(209.41±21.82)pg/mL比(119.00±20.21)pg/mL]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清脑和血方能够明显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颅内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因子水平,抑制肿瘤相关蛋白CRE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PCNA,P53,nm23—H1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CNA、P53、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上述基因蛋白在5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与40例非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CNA、p53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腺瘤组,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nm23-H1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低于非侵袭腺瘤组,复发组明显低于非复发组。结论PCNA。P53、nm23-H1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垂体腺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关,并可作为评价肿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7.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斜区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十分困难,一直为神经外科公认的难题[1]。1988年3月~1999年3月,我们共收治岩斜区肿瘤14例。现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9例。年龄22~68岁,平均45.6岁。病程3月~4年.平均1年8月。1.2临床表现症状以头痛为主(55%)。体征以三叉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损伤最为常见(73%).小脑共济失调(3%)次之。1.3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MRI检查6例。肿瘤直径<3cm1例,3~4cm2例,4~5cm4…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显微手术处理策略、技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步骤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评判患者的预后; Evans指数评定脑积水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GOS评分为良好者53例、中残16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7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者仅2例。结论显微镜下优化手术策略及步骤:"内、外"减压相结合、保护侧裂血管、减少血性脑脊液(减少脑积水),可改善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垂体腺瘤组织中OPN和MMP-2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OPN、MMP-2在垂体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3/80)和55.0%(44/80),OPN、MMP-2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腺瘤组、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二者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OPN与MMP-2在垂体腺瘤中高表达与肿瘤侵性生长及复发相关,且两者在肿瘤侵袭性改变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急性创伤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 方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2例颅脑损伤患者(脑外伤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和肽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和tau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GCS评分及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对PHI的预测价值。 结果脑外伤组患者血浆和肽素[(355 ± 124)pmol/L vs.(86 ± 30)pmol/L]、GFAP[(0.14 ± 0.05)pmol/L vs.(0.05 ± 0.03)pmol/L]、MBP[(0.61 ± 0.22)μmol/L vs.(0.23 ± 0.17)μmol/L]、NSE[(0.11 ± 0.04)nmol/L vs.(0.05 ± 0.03)nmol/L]、S100B[(15.5 ± 6.9)pmol/L vs.(2.6 ± 0.9)pmol/L]、UCH-L1[(66 ± 28)pmol/L vs.(10 ± 3)pmol/L]、pNF-H[(2.52 ± 0.71)pmol/L vs.(0.14 ± 0.11)pmol/L]和tau[(4.4 ± 1.6)pmol/L vs.(0.4 ± 0.3)pmol/L]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22.308、19.418、18.531、16.928、20.221、21.063、39.625、27.025,P均< 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均呈负相关性(r=-0.519、-0.478、-0.455、-0.422、-0.431、-0.408、-0.423、-0.421,P均< 0.001)。ROC曲线提示入院时GCS评分、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及对PHI均具有显著预测价值(P均< 0.05);且血浆GFAP(Z=2.693,P=0.007)、MBP(Z=2.551,P=0.011)、NSE(Z=2.397,P=0.017)、S100B(Z=2.446,P=0.014)、UCH-L1(Z=2.558,P=0.011)、pNF-H(Z=3.050,P=0.002)和tau浓度(Z=2.597,P=0.009)的AUC均显著小于入院时GCS评分的AUC,而血浆和肽素浓度和GCS评分对PHI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8,P=0.165)。 结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PHI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