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入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10-6mol/L 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 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犤(-3.8±1.0,-10.3±0.5)nA,t=3.49,P<0.01犦。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 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 、K 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犤(-58.5±1.9,-6.9±1.4,-3.8±1.0)nA,t=7.51,P<0.05犦。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芎归滴丸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芎归滴丸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死模型,观察1、10、100mg·kg^-1芎归滴丸灌胃14d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诱发电压门控钙电流,观察芎归滴丸对钙电流的影响。结果经芎归滴丸预处理小鼠的急性脑梗死体积减小,并有剂量依赖性;芎归滴丸细胞外给药能抑制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电流。结论芎归滴丸具有一定预防急性脑梗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我院对 1 9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天花粉与甲氨蝶呤 (MTX)两种方案治疗 ,其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 1 993年至 2 0 0 0年收治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 1 92例 ,采用天花粉治疗 1 0 8例 ,MTX治疗 84例 ,两组间年龄、孕龄、治疗前血 β HCG值、盆腔包块大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药物治疗条件 :①生命体征稳定。②B超 :盆腔包块直径≤ 5cm。③血β HCG≤ 3 0 0 0IU/L。④肝、肾功能正常 ,外周血白细胞 >4× 1 0 9/L ,血小板 >1 0 0× 1 0 9/L。⑤自愿…  相似文献   
14.
甲硝唑具有抗滴虫、抗阿米巴及广谱的抗厌氧菌作用,国內近年来用其防治厌氧菌感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过去,此药剂型单一(仅有片剂),限制了其疗效的进一步发挥。对此,国内药剂工作者根据该药不同用药方式而其药物动力学没有显著差别这一特点,改变其用药途径,研制了数种新剂型,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关中药固体制剂含生药原粉的丸剂,其卫生学检查规定为“1克含细菌数不得过50000个,霉菌数不得过500个”。我院制备的中药蜜丸曾试用双层高压灭菌器同时行灭菌干燥步骤以及将药材细粉先经灭菌、蜂蜜炼制灭菌、在净化条件下配制等方法,其成品亦难达到卫生检查标准。西德R·Groning博士提出干生药用微波灭菌,可开发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社区流程化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项目流程化管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进行健康管理,通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复诊行为是否提高,相关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社区项目流程化管理的效果,探索适宜的社区NAFLD干预模式。方法随机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50例,采用项目流程化管理方法,开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社区管理,该项目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关闭五个过程,管理全过程实施健康干预,评价管理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复诊行为改变情况,并分别在管理3个月、管理6个月和管理1年后评价实施管理后相关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管理1年后病人主动控制热量摄入、合理膳食结构、主动控制体重、良好生活习惯、坚持有氧运动及戒酒人数明显增多(P〈0.01),坚持药物治疗及定期复诊行为明显提高(P〈0.01)。管理3个月后病人的体重指数、血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检查结果存在差异(P〈0.05),管理6个月后病人的腰围、血甘油三酯、血压和B超检查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运用项目流程化管理进行NAFLD病人的社区管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依从性、复诊行为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孙昕  魏强  俞惠琴 《中草药》1998,29(12):820-821
芎归滴丸急性毒性试验,采用ICR系小鼠,ig给药LD50为1716.88mg/kg体重,ip给药LD50为526.9mg/kg体重,死亡 物的内脏肉眼未见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8.
孙昕  魏强  俞惠琴 《中草药》1998,(12):820-821
芎归滴丸急性毒性试验,采用ICR系小鼠,ig给药LD50为1716.88mg/kg体重,ip给药LD50为526.9mg/kg体重,死亡动物的内脏肉眼未见异常改变;长期毒性试验,Wistar大鼠ig剂量为85.5、42.75、21.37mg/kg·d(人用量的50、25及12.5倍),共计给药90d,对大鼠一般情况的观察和对大鼠脏器系数、血象、肝肾功能、血糖的影响以及组织学研究(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脏器系数比值正常,未发现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 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芎归(舒脑心)滴丸(下称芎归滴丸)是以中药古方芎归汤经提取、分离其有效成分,辅以高分子固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人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215;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215;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215;10^-6mol/L+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215;10^-6mol/L+缺氧组);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215;10^-6mol/L+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K^+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K^+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3.8&;#177;1.0。10.3&;#177;0.5)nA,t=3.49,P〈0.01]。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K^+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215;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58.5&;#177;1.9,-6.9&;#177;1.4,-3.8&;#177;1.0)nA,t=7.51,P〈0.05]。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