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在常见四肢显微外科手术中的适应症、一般原则及应用技术.方法依据不同的四肢显微外科手术,选择合适类型的外固定器、标出外固定器的进针部位,确定显微外科手术与安装外固定器的顺序.结果上肢断肢再植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11例、四肢火器伤8例、四肢骨缺损3例、开放性四肢骨折17例、小腿平行桥接游离皮瓣移植3例,均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骼及关节.不但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及移植组织缺血时间,而且稳定性好,固定确实,调整方便.结论外固定器应用于四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内外固定的优点,克服了内外固定缺点,扩大了四肢修复重建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2.
全身振动与腰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痛(lowbackpain,LBP)是导致45岁以下产业工人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劳工局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年发生1百万起腰背部工伤事故,损失1亿个工作日。并且在与工作和劳动相关的工伤事故中,腰痛占20%。所以研究并了解在劳动生产中可能导致腰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就显得极为重要。全身振动(wholebodyvibration,WBV)就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并已知与腰痛和多种腰部疾患有关的伤害因素。本文就其与腰痛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振动对人体的伤害方面,最早引起人们注意,并已广为研究乃至今…  相似文献   
173.
174.
影像学技术进步引发的对腰痛诊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调查[1],约70%~80%的人群在一生的某一时刻会受到腰痛的困扰。腰痛的病因复杂,是多种腰椎疾病的共同表现,过去仅有少数患者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和MRI等技术的广泛运用,骨科医师对腰痛的病因有了更深的认识,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不同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在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结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50例.其中经可扩张手术通道、传统椎弓根螺钉徒手置入技术(mini-TLIF)治疗1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8例单节段盘源性腰痛病人,同期采用经皮X线透视引导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p-TLIF)治疗根据疾病种类及病变节段严格配对的25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所需吗啡用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后1周,6、12及24个月时腰腿痛的疼痛评分(VAS)及术后24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MacNab评分).[结果]mini-TLIF组和p-TLIF组术后1周、6、12及24个月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术后24个月腰椎MacNab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mini-TLIF组在射线暴露时间和手术时间较p-TLIF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TLIF组有2例遗留慢性腰痛,内窥镜下探查显示椎弓根螺钉尾部嵌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该神经后腰痛缓解.[结论]2年随访结果显示mini-TLIF和p-TLIF手术疗效相似.mini-TLIF手术既具有p-TLIF对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的优点,又明显减少了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但远期疗效的差别仍需要长期临床随访确定.  相似文献   
176.
随着脊柱运动保留技术即非融合手术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患的另一种治疗策略,并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3].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正是基于此理念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植入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19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治疗,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对一种新型掺锶冻干骨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用离子交换方法制备掺锶冻干骨材料,制备浸提液,选择L929细胞通过MTT方法进行细胞毒性检验;应用小鼠进行体内植入,观察材料的异常毒性。结果:本实验制备的掺锶冻干骨材料锶元素含量为5.14%,细胞毒性评级为安全无毒级,小鼠体内实验未见异常毒性。结论:新型掺锶冻干骨材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新型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78.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0.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ASD的概念、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ASD的概念包括影像学ASD和临床症状ASD,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ASD发生率可达8%~100%,临床症状ASD发生率为5.2%~18.5%。ASD的发生与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术前情况等)和手术因素(融合节段长短、融合术式、内固定使用、矢状面平衡、椎间隙过度撑开等)相关。术中减少融合节段、维持矢状面平衡以及非融合技术的应用可预防ASD的发生。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SD发生率增高。非融合技术的应用降低了ASD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