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背景左上肺静脉是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常见的放电部位,肺静脉的电活动可以传到或不传到心房,传到心房的电活动可以引起阵发性房颤,对于肺静脉内以及肺静脉-左心房间的的电传导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临床消融靶点和消融终点的选择,达到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的目的.本研究初探了正常犬的左上肺静脉和与其邻近心房处的传导特性以及在迷走神经刺激下的肺静脉传导特性的改变与房颤的诱发和维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索和优化稳定的适于电生理实验研究的乳鼠及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切碎乳鼠心室肌,胰蛋白酶消化,差速贴壁2 h纯化心室肌细胞,台盼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活力,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微电极阵列记录细胞搏动频率和场电位。采用Langendorff灌流成年大鼠心脏,主动脉逆行插管,胶原酶域反复灌流消化约30 min,无钙台氏液冲洗心脏5 min,剪下心室肌组织,台氏液中室温下剪碎,吹打,孵育5 min后,用200目筛网过滤,将细胞悬液用逐步复钙法复钙后,室温静置1 h,用于膜片钳记录。结果 经4 -6次消化后,乳鼠心室组织消化完全,细胞存活率大于80%。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梭形、多角形。 12 h有少部分细胞搏动,48 h细胞交织成网,搏动呈同步性,搏动频率30 - 80次/分。 琢鄄辅肌动蛋白(琢鄄actin)经免疫组化检测,纯度达96%。 Langendorff灌流酶解法可获得形态呈杆状、横纹清晰、膜周边光滑完整、立体感强的单个成年鼠心肌细胞,存活率85%,复钙后存活率50%,可用于膜片钳记录。结论 采用本方法可以获得高产量与高质量的用于电生理检测的心室肌细胞。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同一滴度不同心脏基因转染方法转染携带肌浆网钙ATP酶2a(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 2a,SERCA2a)基因的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9,AAV9)即AAV9-SERCA2a对SD大鼠心肌的有效性及对机体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成功构建AAV9-SERCA2a-EGFP病毒载体系统,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静脉注射(Tail vein injection,TVI)组、心肌注射(Intramyocardial injection,IMI)组、心包腔注射(Intrapericardial injection,IPI)组,采用相应方法在体分别转染滴度1×1011 vg/mL AAV9-SERCA2a-EGFP、AAV9-EGFP、NS各200µL。转染后30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肝肾组织绿色荧光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ERCA2a基因在大鼠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发生率,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心功能,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肝肾功能。结果 三组左心室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表达,IMI组荧光局限在注射点,三组肝肾组织均可见微弱荧光;三组心肌SERCA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肾(P<0.01),TVI组和IMI组心肌SERCA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PI组(P<0.01);TVI组和IPI组心电图正常,IMI组2只大鼠发生室性早搏;三组转染AAV9-EGFP、AAV9-SERCA2a-EGFP与转染NS相比,心功能、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三种方法转染滴度1×1011 vg/mL AAV9-SERCA2a基因,TVI法和IMI法在心肌的有效性优于IPI法,TVI法和IPI法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小于IMI法,综合三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评价,TVI法优于IMI法和IPI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特点。方法对883例AMI非糖尿病患者与212例AMI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各项血脂指标、高血压患病率、长期吸烟史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分布特点。结果 (1)AMI非糖尿病组男性比例大于AMI糖尿病组(83.9%vs 66%),AMI非糖尿病组平均年龄小于AMI糖尿病组(57.9±12.59 vs 63.55±10.15),AMI非糖尿病组长期吸烟史比例高于AMI糖尿病组((54.2%vs 37.3%);AMI非糖尿病组高血压患病率低于AMI糖尿病组(41.2%vs 54.2%);(2)AMI非糖尿病组患者TC/HDL、LDL-C/HDL-C、ApoB/ApoA-I高于AMI糖尿病组;(3)AMI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比例高于AMI糖尿病组,回旋支病变比例大于AMI糖尿病组(p0.05)。结论吸烟、血脂比值异常可能是AMI非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且AMI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犬随时间进程心房构型、心功能、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 1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起搏组(n=7)和对照组(n=7),于左心耳缝植起搏电极,连接实验用VOO型起搏器(频率为400次/min),快速持续起搏8周,建立犬慢性AF模型.分别于0、1、2、4、6、8周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横径及心室射血分数,实验结束后取心房肌组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房肌的超微结构.结果 (1)心脏超声结果显示8周的左房内径与起搏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起搏1周时左房内径已经明显增加,随后2、4、6、8周的左房内径出现逐渐增加趋势.同时,起搏8周心室射血分数与起搏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射血分数1周时已经明显降低,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2、4、6、8周心室射血分数出现逐渐降低趋势.而对照组起搏电极植入前后均未发生明显变化.(2)起搏犬心房肌细胞明显肥大,变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增多、体积变大,细胞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间质胶原增生和糖原沉积.结论 高频起搏左心耳8周建立的慢性AF模型,心肌超微结构、心房构型和心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引起心房结构重构和收缩功能重构,这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犬心房肌细胞分离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稳定的适于膜片钳实验研究的犬心房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犬心脏12个,采用Langendorff灌流,行回旋支插管,正常台式液灌流10 s,使心脏自主收缩排除残留余血。持续高钾液灌流,同时结扎其他血管及分支,剪去其余心脏组织,待左房及左心耳充盈,无钙台氏液灌流5 min,125 U/ml胶原酶Ⅱ200ml反复灌流消化约30~45 min,后用无钙台氏液冲洗心脏5 min,剪下心房肌组织,KB液中室温下剪碎,吹打,孵育5 min后,用200目筛网过滤,逐步复钙法复钙后,室温静置1 h,应用于膜片钳记录。结果分离的活性心肌细胞比率约90%,形态呈杆状、横纹清晰、膜周边光滑完整。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获得高产量与高质量的用于膜片钳离子流检测的心房肌细胞。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应用MRI活体示踪干细胞心肌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只雌性家猪,体重35~45 kg,经导管应用球囊封堵前降支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将存活的7只随机分为Feridex标记的干细胞移植组(n=4)和Feridex未标记的干细胞移植组(n=3).建立模型2周后开胸,在梗死区中央及梗死边缘区共5个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1.25~7.54×10^6).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 h、1周、2周分别行心脏MRI 检查,比较移植前后MRI心脏影像学变化.移植后2周,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移植后1 h,Feridex标记的干细胞移植组中4只动物(100%)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区在MRI上呈明显的低信号改变,术后1周示心脏低信号改变达100%(4只动物),术后2周示2只动物(50%)细胞移植区有低信号改变.病理检查示梗死区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Feridex标记的干细胞移植组心脏注射点处的组织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结论:Feridex标记的干细胞在MRI上呈低信号改变,应用MRI活体示踪BMS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快速持续起搏犬右心房24h制作房颤模型。比较起搏前(P0)、起搏后6h(P6)、12h(P12)和24h(P24)各时段的血压、心房传导速度和房颤波周长(atrial fibrillation cycle length,AFCL)的变化来分析心房肌的电生理改变。结果:起搏后平均动脉血压在P12[(126.06&#177;7.01)mmHg]和P24时[(118.56&#177;8.26)mmHg]较P0[(138.23&#177;5.42)mmHg]明显下降。起搏24h后,P波时间是(78.91&#177;6.21)ms,PA间期是(94&#177;7.89)ms,与起搏前比较有显著延长(P&lt;0.05)。连续快速起搏右心房在P6、P12和P24时的房颤自发维持的时间分别是5~10s、3~5min和15~20min。在起搏前和起搏后不同时间段,左房AFCL明显短于右房AFCL。右房房颤自发持续时间5~10s和15~20min的AFCL分别是(131.86&#177;5.32)ms和(112.45&#177;5.27)ms,P&lt;0.05;左房房颤自发持续时间5~10s和15~20min的AFCL分别是(99.53&#177;4.96)ms和(84...  相似文献   
100.
心电向量图(VCG)检查技术从最早的手工描记、阴极射线示波器合成、照相机拍摄示波管上光点运动轨迹成像,发展至今天的时间向量图(timed vectorcard-iogram,T-VCG)、连续VCG,以及动态VCG,VCG的记录、测量和分析技术不断进步为临床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已成为一种国内外公认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