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护理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译制的中文版的“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修订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译制的量表对陪护人员的护理负担进行测量。通过对测定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及Logisti。回归分析护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并评价量表的修订效果。结果 护理者文化程度、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值、护理人数是影响护理负担的主要因素。中文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达到量表译制的技术要求。结论 增加护理人数可降低护理者的负担。扩大中文版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的测量人群范围,可以提高量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2.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NT-proBNP与肺动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与肺动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在先心病门诊就诊筛选出的120例先心病患儿依据彩超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肺动脉压正常组,n=60,PASP〈20 mm Hg)和实验组(肺动脉高压组,n=60),肺动脉高压组根据彩超检测脉动脉压结果分为A组(PASP 20-30 mm Hg),B组(PASP 30-50 mm Hg),C组(PASP〉50 mm Hg),分别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小于实验组(t=25,P〈0.01);先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检验,P〈0.01)。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T-proBNP是升高的,NT-proBNP与肺动脉压存在相关性,NT-proBNP可作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3.
杜浩  侯哲 《医学检验与临床》2021,32(1):21-24,33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2)和未感染组(n=21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患者总维生素D、维生素D2、维生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使用甲氧明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129例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微量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30 min,甲氧明组6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前予盐酸甲氧明注射液微量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心脏做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水平及安全性。结果甲氧明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和低血压发生情況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3的收缩压(SBP)水平、T0~T1时心率(HR)、动脉压(MAP)水平和T0~T1、T3时的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甲氧明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2时的DBP也较对照组高(P<0.05),甲氧明组SVI和LVSW在术毕和麻醉诱导完成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甲氧明微量泵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调节心脏做功,有效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垂体相关临床及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列线图鉴别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与单纯乳房早发育(PT)的价值。方法 纳入67例ICPP及51例PT共118例患儿,按照7 ∶ 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3)和验证集(n=35),记录其垂体相关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建立临床模型。采集垂体MRI,基于矢状位T1WI提取垂体影像组学特征,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应用临床、MRI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鉴别诊断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观察临床获益度。结果 训练集ICPP与PT患儿年龄、骨龄、体质量、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卵泡刺激素基础值及垂体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龄及LH基础值是鉴别ICPP与PT的独立因素(OR=1.807、1.422,P均<0.05),以之建立的临床模型鉴别训练集、验证集ICPP与P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和0.812。共提取垂体1 781个影像组学特征,于其中筛选出1个形态特征、1个一阶特征及1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其鉴别训练集和验证集ICPP与PT的AUC分别为0.956和0.947。基于最终得出的2个临床及3个垂体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训练集、验证集ICPP与PT的AUC分别为0.981、0.977,均优于临床模型(P均<0.05),而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定危险阈值范围内,列线图模型净收益最大。结论 基于垂体相关临床及MRI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联合列线图模型用于鉴别ICPP与PT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