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63例克罗恩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临床表现多样,同时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与其他肠道疾病,如肠结核、Behcet病等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胎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309例双胎妊娠孕妇,抽取双胎羊水进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分析双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结果:618例双胎羊水标本成功培养611例,培养成功率为98.87%。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9例,检出率为6.38%,其中数目异常占17.95%(7/39)、结构异常43.59%(17/39)、嵌合体30.77%(12/39)和标记染色体7.69%(3/39)。染色体多态性18例,检出率为2.95%,涉及1、15、16、22、Y号染色体。结论:双胎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双胎产前诊断的可靠方法,能有效减少双胎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评价不同骨型人群中的髁突不对称性。方法 收集拍摄CBCT的个体共110名,年龄18~30岁。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参考系并三维定点。所有个体按照不同骨型进行分组,组Ⅰ(Cl Ⅰ)为骨性Ⅰ类(0°≤ANB≤5°),组Ⅱ(Cl Ⅱ)为骨性Ⅱ类(ANB>5°),组Ⅲ(Cl Ⅲ)为骨性Ⅲ类(ANB<0°),每组按性别进一步分组。输出定点坐标,计算髁突(Co-Sig)的不对称情况,同时分析下颌支(Go-Sig)以及髁突-下颌支(Co-Go)的对称性。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Ⅱ和组Ⅲ间的髁突-下颌支不对称性(Co-Go R-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主要体现在y坐标(P<0.05);组Ⅰ和组Ⅲ以及组Ⅱ和组Ⅲ间的下颌支不对称性(Go-Sig R-L)也受不同骨型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同样体现在y坐标(P<0.05)。左右侧髁突、下颌支以及髁突-下颌支在部分人群中体现出性别差异及偏侧性差异(P<0.05),且这种偏侧性均表现为右侧优势。颏下点(Me)的z坐标在不同骨型人群中的差异较大(P<0.05),而x和y坐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髁突-下颌支以及下颌支的不对称性与不同人群的骨型相关,差异主要来源于高度。骨性Ⅲ类和Ⅱ类人群分别表现为下颌骨前突和下颌骨后缩。颏部偏斜与髁突不对称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0.4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7 mg/次,1次/d。均治疗21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治疗后,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CQ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4、TNF-α和Ig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可有效改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原因,也是食源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所致胃肠炎以起病急、病程短为特点。诺如病毒的感染性很强,很少的病毒量(小于100个病毒颗粒)即可造成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大鼠肺内c-fos蛋白表达和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 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及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组、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组织学观察,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SP和VIP的浓度。结果 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0 1), VIP浓度显著降低(P<0.000 1), 哮喘恢复组、哮喘急性期发作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肺组织中c-fos蛋白光密度值与肺泡灌洗液SP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8、0.967、0.865, P<0.05或<0.001), 与肺泡灌洗液VIP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974、-0.949、-0.962, P均≤0.001)。结论 哮喘大鼠肺内c-fos蛋白表达、神经肽含量与哮喘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3年首次由Ross Gordona在坦桑尼亚地区分离获得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同时也从伊蚊中分离到该病毒[1,2]。该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2005—2007年在印度洋岛屿、印度和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实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预防,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与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DPN预测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此外数据集的特征维度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通过自主学习数据的特征信息,从中挖掘其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与规律,来实现DPN的预测。通过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DPN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其他两个模型,其准确率、召回率、F1值、AUC值分别达到了0.983、0.916、0.923、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