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871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94篇
  5篇
中国医学   969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63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收集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有效处方,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鼻窦炎用药的组合规律。对216首处方的分析结果显示,共计使用中药60味,用药频次居前且关联性较大的药物主要为甘草、白芷、路路通、藿香、辛夷、苍耳子、党参、黄芩、地龙、冬瓜子、皂角刺等,均以宣通鼻窍、健脾祛湿等药物为主。关联分析中关联最频繁的药物为白芷,为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核心药物。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得到2个新方组合,新方组合1的组成为白芷、藿香、路路通、陈皮、皂角刺、法半夏、紫菀;新方组合2的组成为白扁豆、鸡血藤、桑寄生、狗脊。分析结果显示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鼻窦炎擅长运用通窍健脾祛湿药如白芷、藿香、党 参、地龙、茯苓等中药。  相似文献   
72.
林昌松教授临床从事中医药治疗风湿病30余年,在采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较独特的经验。林昌松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筋伤骨损”,与“湿”“瘀”“虚”有关;治疗当辨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以“祛风湿”为主,多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旨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缓解期以“通血脉,强筋骨”为 主,选用断藤益母汤治疗,在祛风湿的基础上,加强通利血脉。常见兼证为湿邪下注及气血不足,可分别采用五苓散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等。林昌松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祛风湿,通血脉,强筋骨”为治则,同时审因立法,三因制宜,既病防变,已病防残,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用药后随访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3.
“脑-肠轴”是指胃肠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与胃肠功能相关的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肠道菌群传导通路。胃肠道疾患与失神相关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可相互影响。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亦提示,失神者需注重调理胃肠,以达到腑通神安。袁青教授传承“靳三针”针灸理论,结合现代“脑-肠轴”研究成果与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治疗“失神”的方案:选用靳三针中的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 1.5 寸之处)、定神针(双侧阳白穴及印堂穴)、智三针(神庭穴及双侧本神穴)、手智针(劳宫穴、神门穴、内关穴)以及足智针(涌泉穴、泉中穴及泉中内穴)以调神;加用胃三针(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肠三针(天枢穴、关元穴、上巨虚穴)以调理胃肠疾病;选用申脉穴、照海穴以及公孙穴为主要配穴。袁青教授提出的调神针法为针灸临床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采艾编翼》对酒的运用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采艾编翼》运用酒的药方,建立《采艾编翼》酒剂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酒剂的运用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采艾编翼》使用酒的处方共计90首,涉及药物149味,食材15种。《采艾编翼》对酒的运用主要有以酒为溶媒(酒剂)、以酒送药(药引)、以酒炮制等方式。运用酒的方剂涉及病证51种;运用酒的处方的高频药物主要有甘草、生姜、茯苓等;将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3类药物组合,即外科治疗痈疽的药物,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及针对湿阻中焦的药物。【结论】《采艾编翼》对酒的运用方法丰富多样;运用酒的方剂配伍灵活,组方严谨,契合岭南地区湿浊为患的病证特点,其运用规律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介绍杨洪艳教授结合绝经期综合征不同系统的症状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杨洪艳教授认为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等血管舒缩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焦虑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病位主要在厥阴、少阳;骨质疏松、关节肌肉疼痛等骨骼肌肉症状,病位主要在太阴、少阴、厥阴;膀胱炎、尿频尿急等泌尿生殖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治疗可参照六经辨治原则,运用气化理论对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辨证施治。杨洪艳教授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可为中医辨治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6.
总结陈为教授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中医病机的认识及其临证诊治经验。 陈为教授认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特征,以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实证多归于肝风内动上扰清空、热毒炽盛、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痰瘀互结等;虚证则多涉及先后天精气不足、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等。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辨证为痰瘀互结的患者,陈为教授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陈夏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联合中药制剂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7.
对毛德西教授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三味方进行释义。二叶降压汤、小天麻钩藤饮、却瘀导滞散、双枝除痹汤、头痛三味方、高血压粉剂为毛德西教授治疗高血压常用三味方。二叶降压汤由杜仲叶、霜桑叶、怀牛膝组成,用于高血压之上实下虚证;小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石决明组成,是治疗肝风上扰、络脉不通首选药;却瘀导滞散由茺蔚子、怀牛膝、川牛膝组成,可起到上病下治、清头明目、通窍活血的效果;双枝除痹汤由豨莶草、桑枝、桂枝组成,共奏疏通经络、祛风除痹之效;头痛三味方由茺蔚子、蔓荆子、决明子组成,共行清肝明目、疏风活血、清利头目之效;高血压粉剂由天麻粉、三七粉、决明子粉组成,用于高血压及脑梗死有瘀血指征者。  相似文献   
78.
介绍王新华教授运用对药角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王新华教授认为,对药及角药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若配伍得当,往往可以起到取长补短、此呼彼应的效果。常用的对药有旋覆花-代赭石、苍耳子-辛夷、薏苡仁-半夏,常用的角药有金荞麦-鱼腥草-炒黄芩、浮萍-蝉蜕-僵蚕,均各有其妙。旋覆花-代赭石可用于气上冲感者,或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苍耳子-辛夷可用于治疗由过敏性鼻炎、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咳嗽咳痰,取肺鼻同治之义;薏苡仁-半夏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者,有燥湿不伤津、祛邪不伤正之用;金荞麦-鱼腥草-炒黄芩,誉为“清肺三斧”,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黄者,无论病程长短,均可使用;浮萍-僵蚕-蝉蜕可用于表现为干咳、咽干咽痒、咽痒难耐作咳者。  相似文献   
79.
介绍贾育新教授基于“肺之脾胃虚”理论,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经验。贾育新教授认为,脂溢性脱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头发油腻,稀疏细软,易汗出等,乃脾胃虚弱,湿浊上泛,肺卫不固,气血失和所致。当以发质为肇始辨证施治,强调肺脾同调,注重从整体出发,明辨虚实。以补肺健脾为主,采用益气升阳、培土生金固其本,泄浊祛瘀治其标,辅以补肾养肝、祛风化湿、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窦道贯通法在治疗4期压力性损伤合并窦道患者伤口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评估患者伤口及窦道长期不愈原因以及全身状况,运用窦道贯通法对4期压力性损伤合并窦道伤口进行处理。结果:历经72天,伤口愈合。结论:根据压力性损伤与窦道形成特点,针对引流不畅导致伤口迁延不愈的问题,运用窦道贯通法促进引流,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