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生物学效应的 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观察40例脑梗塞 患者血管内照射前后血浆ET-1一氧化氮(NO)、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低强度 激光血管内照射后血浆ET-1和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浆 NO和SOD活性显著上升(P<0.01),ET-1/NO显著降低及 SOD/MDA显著升高(P<0.01)。结论低强度激光血管内 照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了ET-1的合成和释放及促 进NO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余茜  李晓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71-174
背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康复训练。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模型组)、脑梗死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方法:①模型制备:康复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②康复训练:4d后对康复组大鼠进行4周的滚笼训练器、网屏训练器、平衡训练器训练,模型组和正常组不进行训练。③学习记忆测试: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Y-型谜官实验主要观察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跑到暗臂)所需的训练次数;多功能条件反射箱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在跳板上停留的时间(步入潜伏期)。④学习记忆测试完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达到掌握迷宫结构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②各组大鼠步人潜伏期。③各组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特性。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分析。①康复组和正常组大鼠达到掌握标准所需次数分别为(68.02&;#177;11.67)次和(57.62&;#177;10.31)次,而模型组需要(107.07&;#177;16.32)次,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康复组和正常组电击前步人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86.7s和298.4s,而模型组电击前步人潜伏期中位数仅为126.7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③康复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以35ps通道短开放为主,开放概率0.099&;#177;0.007。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以20pS通道开放为主,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ps通道短开放概率为0.036&;#177;0.04,低于康复组俨〈0.05),无35pS长开放通道。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成电针组与模型组。电针组每天穴位电针20min。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动态观察髓纤维形态学变化、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幅值的变化。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电针组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2,4及8周时分别为(11.98±4.12)%,(45.03±7.21)%,(82.41±15.97)%时优于模型组(9.46±4.17)%,(15.02±16.98)%,(33.97±7.46)%(P<0.05);有髓神经纤维数、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截面积在术后各观察点电针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穴位电针对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外膜缝合。实验组每天穴位电针20min。分别于术后2周观察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乙酰胆碱脂酶(AChE)的变化;测量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百分率、乙酰胆碱酯酶的平均灰度及感觉神经电生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两组的乙酰胆碱脂酶较正常神经元有显著性的变化,两组间神经元的存活百分率及乙酰胆碱酯酶的平均灰度的差异也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电针组神经元存活率为(88.4&;#177;1.7)%,平均灰度181.1&;#177;9.2;模型组神经元存活率为(71.3&;#177;2.6)%,平均灰度130.4&;#177;10.4。电针组感觉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及H反射明显由于模型组。结论: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康复训练。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模型组)、脑梗死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方法:①模型制备:康复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②康复训练:4d后对康复组大鼠进行4周的滚笼训练器、网屏训练器、平衡训练器训练,模型组和正常组不进行训练。③学习记忆测试: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Y-型迷宫实验主要观察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跑到暗臂)所需的训练次数;多功能条件反射箱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在跳板上停留的时间(步入潜伏期)。④学习记忆测试完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达到掌握迷宫结构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②各组大鼠步入潜伏期。③各组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特性。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分析。①康复组和正常组大鼠达到掌握标准所需次数分别为(68.02±11.67)次和(57.62±10.31)次,而模型组需要(107.07±16.32)次,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康复组和正常组电击前步入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86.7s和298.4s,而模型组电击前步入潜伏期中位数仅为126.7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③康复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以35pS通道短开放为主,开放概率0.099±0.007。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以20pS通道开放为主,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pS通道短开放概率为0.036±0.04,低于康复组(P<0.05),无35pS长开放通道。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康复疗法和运动疗法结合治疗脑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康复疗法和运动疗法结合治疗脑中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余茜,申丕强,李卫平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病人,均为我科1990~1993年的住院病人。参照1981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专题学术会议拟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1]和《中医中风急症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17.
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康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电针对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每天穴位电针20分钟。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动态观察神经电生理、肌力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变化。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实验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优于对照组(P<0.01);排肠肌收缩力明显增强(P<0.05);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穴位电针能促进受损周围神经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97例眼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结果 :术后治愈率97.93 % ,并发症极少。结论 :泪道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姜伟  杨敏  余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15-117
目的:综合分析针刺促进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研究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16—08有关针刺促进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功能恢复的文献,检索词“cerebral ischemia,cerebral infarction,acupuncture,ra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dish。同时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VIP 2000—01/2006—08有关针刺促进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功能恢复的文献,检索词“脑梗死,针刺,大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含研究目的的基础研究文章,筛除综述类及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章,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70篇。资料提炼: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24篇与研究目的关系密切,排除46篇。资料综合:①电针可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软化坏死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坏死灶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②针刺不仅具有显著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显著改善心肌组织、肺脏及血液能量代谢的效应。③针刺可以上调脑梗死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热休克蛋白、即刻早期基因等神经保护因子的表达。结论:针刺可显著缩小大鼠脑梗死后梗死灶体积,促进血管新生及突触、树突的可塑性变化,改善心脑组织、肺脏及血液能量代谢效应,提高脑组织内保护性蛋白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Thecytoprotectioneffectofcerebralischemicpreconditioning(CIPhasbeenprovedbymanyfacts,buttheconcretemechanismofitre-maintobesolved.Thelateststudiespointoutthatpreconditioningischemiamaygeneratetheinternalantitraumicprocessinbodycelandinducetheischemicpreconditioningadaptationthuseliminatethbrainischemictrauma犤1,2犦.Heatshockprotein(HSPs)istheseriesoemergentproteinresultingfromthebadstimulation,whichprotectthebodycellfrominjuries.HSPsarethoughttobethebasicmaterialfothein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