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结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糖效应及对肝脏和胰腺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6只。电针组大鼠予电针“天枢”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2 mA,每次20 min;二甲双胍组大鼠采用二甲双胍(190 mg/kg)溶于0.9%氯化钠溶液灌胃(2 mL/kg);针药结合组予电针“天枢”结合二甲双胍溶液灌胃;对照组大鼠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干预5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体质量和随机血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AMPK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降低(P<0.05);与...  相似文献   
32.
陈小燕  韩旭  余芝  徐斌 《中国针灸》2022,(3):298-30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结合莫沙必利灌胃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及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56只),造模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配合高脂高糖饮食制备DGP模型.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莫沙必利组、针药结合组,...  相似文献   
33.
《理瀹骈文》针药结合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瀹骈文》是中医古籍中一部极具特色的外治法专著。本文从针药二理殊途同归,针药功效相通,穴药配合,针药并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对针药结合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其主张的学术思想对于现代针药结合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脂肪组织的生理功能依赖交感神经系统(SNS)的调控,而肥胖等疾病会引起SNS信号通路的异常。针刺是改善脂肪组织内SNS功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脂肪组织内SNS的生理病理意义梳理了针刺直接或间接调节脂肪组织SNS功能的分子通路。随着电针调控自主神经的机制不断被阐明,调整针刺作用模式(包括选取不同神经节段的穴位及调整电针刺激参数等)可能导致脂肪组织内SNS传出支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及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比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减肥疗效。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不同针刺作用模式与SNS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之间的特异联系可以丰富穴位内在的神经编码,从而优化肥胖症的选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内脏痛敏的影响。方法将新生8日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直结肠机械扩张制作慢性内脏痛模型,持续2周,正常组不予处理。饲养至8周。第9周开始,对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上巨虚,2/15Hz,2mA,15min),隔日一次,共6次。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干预。治疗结束后以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l reflex,AWR)评分和腹直肌肌电放电(abdominal electromyogram,AEMG)为指标观察电针治疗效果。结果模型组大鼠腹部撤回反射和腹直肌肌电放电在不同直肠扩张刺激水平(20 mmHg,40 mmHg,60 mmHg,80mmHg)均高于正常组;电针组大鼠腹部撤回反射和腹直肌肌电放电均低于模型组。结论电针上巨虚可缓解大鼠慢性内脏痛敏感性。  相似文献   
36.
冯虹  汪一丹  余芝  徐斌 《中医药学刊》2014,(8):1825-1826
目的:探讨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在针刺调节肠运动中的作用。方法:β1-/-β2-/-组(β1β2受体敲除)和对照组(正常野生型CL57BL/6)小鼠各15只,利用自制水囊测压头监测空肠内压,显示空肠运动情况,待压力稳定分别电针天枢、大肠俞两穴各2min(15Hz,2mA)。观察并记录针刺前后空肠运动并分析数值变化。结果:β1-/-β2-/-组电针前后肠内压无明显变化;正常野生组小鼠天枢、大肠俞穴电针后肠内压值有极显著变化(P〈0.01)。两组小鼠的腧穴效应方向基本一致。结论:针刺对肠运动的调节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β受体为介导电针调节空肠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池组、天枢配大肠俞组(每组每种状态为10只大鼠)对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结果 电针天枢单穴在3种胃运动状态下均为抑制效应(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5.83±1.80、-13.95±4.35、-21.30±2.75),兴奋状态下的效应量最高;天枢穴与曲池、上巨虚、大肠俞配伍后,其效应量均降低,3种状态3种组合的9种情况下,7种情况的效应量较单穴效应量的差异(78%)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天枢穴与不同部位腧穴的两两配伍对胃运动的调节呈现拮抗作用.结论 电针刺激不同状态下的天枢穴均呈现抑制效应,机体状态可影响效应量,并不影响效应方向;天枢穴与上肢、下肢、背部穴位配伍,对调节胃运动均呈现拮抗作用,这一作用也不受机体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肥胖症132例和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31例患者依据辨证分型采用耳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症状积分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针灸治疗3个月后,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组总有效率为87.8%,显愈率62.6%,与单纯性肥胖症对比,有效率P>0.05,显愈率P<0.05。结论: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症和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均有良好的疗效(P>0.05)。但单纯性肥胖症的近期临床痊愈和显效优于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中脘""足三里"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对正常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探索"中脘""足三里"的配伍运用规律。方法:按照进针顺序("中脘"先针/"足三里"先针)和电针刺激强度组合("中脘"1mA和"足三里"1mA、"中脘"1mA和"足三里"2mA、"中脘"1mA和"足三里"4mA)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在动物胃窦放置球囊,连接压力感受器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并记录胃内压,应用2×3×4析因分析方法分析0~30s、30~60s、60~90s、90~120s4个时间段各组电针干预对胃内压的变化倍率值影响,观察电针"中脘""足三里"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段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0~30s时间段内,"中脘"对胃内压的效应以抑制为主(P<0.05),"足三里"穴显示出兴奋的效应趋势(P>0.05)。与0~30s的效应相比,各组电针在30~120s的效应量降低(P<0.01)。在"中脘"1mA和"足三里"1mA刺激下,进针顺序可影响0~30s的效应,对30~120s的效应没有影响;在"中脘"1mA和"足三里"2mA刺激下,进针顺序可影响0~30s和90~120s的效应;在"中脘"1mA和"足三里"4mA刺激下,进针顺序可影响0~120s的效应;"中脘"先针的情况下,"足三里"刺激强度加大到4mA可明显拮抗"中脘"的效应。结论:"中脘"和"足三里"配伍应用可产生拮抗效应,这一效应受进针顺序、电针刺激强度和针刺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针刺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彬彬  余芝  徐斌 《中国针灸》2012,32(8):765-768
应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近20年来关于针刺对胃肠运动调节作用的相关文献,整理针刺对胃肌本身电活动的效应和神经、体液机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各方面因素的多层次、多方面相对拮抗,相互协调,达到一种相对协同的良性调节,最终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同时,实验的具体条件并未经过严格的控制、干预的方法也不一致、观察的指标亦不统一,结论的科学性、规律性、具体性欠缺。提出下一步应该从明确单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单穴在组穴效应中的效应方向及量的变化、针灸双向调节效应与药物双向调节效应及其过程的区别3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