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采用不同电针强度,观察电针天枢穴对西沙必利诱发的大鼠胃运动的影响,探索电针天枢与西沙必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规律和量效关系。方法: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5 mA组,1 mA组和3 mA组,每组8只。在动物胃窦放置球囊,连接压力感受器和多导生理记录系统并记录胃内压,记录基线、干预后(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西沙必利和电针)胃内平均压力值和每只大鼠的西沙必利药量。观察电针不同强度天枢结合西沙必利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结果:1)与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比较,腹腔注射西沙必利后大鼠胃运动明显增强(P<0.01)。2)与注射西沙必利效应比较,采用0.5 mA,1 mA和3 mA的电针强度刺激天枢能明显抑制西沙必利诱发的胃运动增强(P<0.01),并且随着电针强度增加,抑制效应更加明显,0.5 mA和3 mA之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计算电针与西沙必利之间的效力关系,在当前药物浓度状态下,0.5 mA天枢产生的效应相当于抑制(1.15±0.24)μg的西沙必利;1 mA相当抑制(3.56±1.31)μg的西沙必利;3 mA相当于抑制(4.03±0.95)μg的西沙必利,0.5 mA和3 m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强度电针大鼠天枢能抑制西沙必利诱发的胃运动增强效应,这一效应呈现强度依赖性。这一结果首次提示,在采用针药结合调节胃运动抑制状态时,选用天枢穴可能会产生拮抗效应,降低药物效应,在选穴时应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2.
刘芸  徐天成  余芝  徐斌 《中国针灸》2022,(4):433-436
以胰岛炎性反应为基点,探讨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可能新机制.胰岛巨噬细胞、胰腺脂肪细胞及胰岛β细胞均参与T2DM的发病过程,且三者可构成网络交互.而针刺可调节胰岛巨噬细胞功能表型、改善胰腺脂肪异位沉积及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并发挥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提示针刺可成为T2DM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温度的艾灸对大鼠脊髓背角不同类型神经元放电变化的影响,探索不同温度艾灸在脊髓水平的初级起效机制。方法 87只SD雄性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暴露L1段脊髓,采用玻璃微电极在脊髓后正中沟旁开0.5mm处探查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记录到稳定的神经元放电后即通过刷毛及有齿镊夹皮确定神经元类型,之后依次于神经元放电恢复稳定后给予大鼠足三里穴41℃、45℃、49℃艾灸刺激,同时记录脊髓背角神经放电频率。结果低阈机械性神经元多分布在Ⅱ层、Ⅳ层;伤害特异性神经元多分布在I层;广动力型神经元分布范围较广,以Ⅳ层,Ⅴ层为主。三类神经元中,低阈机械性神经元放电频率最低。与艾灸前相比,不同温度艾灸对低阈值机械性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影响不明显(均P0.05),49℃艾灸可明显增加伤害特异性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45℃艾灸可显著增加广动力型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不同温度艾灸相互比较对艾灸前后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差值及变化率,49℃艾灸对伤害特异性神经元兴奋效应最强,与41℃、45℃艾灸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5℃艾灸对广动力型神经元兴奋效应最强,与41℃艾灸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在脊髓背角的传入主要以兴奋伤害特异性神经元与广动力型神经元为主,其中,45℃艾灸对广动力型神经元的兴奋作用最强,49℃艾灸对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部位单穴/穴组对胃运动的影响,探讨不同状态下电针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饥饿组(禁食24h)、阿托品组(M受体拮抗剂,0·1%,0·8mL/kg,40μL·min-1·kg-1)、乙酰胆碱组(M受体激动剂,0·1%,20μL·min-1·kg-1)、克伦特罗组(β2受体激动剂,0·2%,80μL·min-1·kg-1)、心得安组(β受体拮抗剂,0·4%,1mL/kg,40μL·min-1·kg-1)和对穴组,每组30只。在胃内放置球囊,并连接到压力传感器检测胃内压力。分别在上述6种状态下观察电针(2Hz/15Hz,2mA,2min)"天枢"曲池"和"上巨虚"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并观察正常状态下电针"天枢"+"上巨虚"天枢"+"曲池"和"上巨虚"+"曲池"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均取左侧腧穴)。结果: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克伦特罗之后,胃内压力下降(P<0·05);给予乙酰胆碱和心得安,胃内压升高(P<0·05)。在正常、饥饿、给予M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和β受体激动剂/拮抗剂情况下,电针"天枢"对胃内压和胃运动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饥饿>正常,乙酰胆碱>阿托品,克伦特罗>心得安;电针"曲池"和"上巨虚"对胃内压和胃运动均产生明显兴奋作用;"天枢"+"上巨虚"对胃运动以抑制为主,"上巨虚"+"曲池"表现为兴奋作用,而"天枢"+"曲池"的抑制或兴奋作用均不明显。结论:电针腹部"天枢"穴对胃运动以抑制为主,而电针位于四肢的"曲池"和"上巨虚"穴对胃运动以兴奋为主,其效应量和机体状态有关,配伍应用可能会产生拮抗效应,改变腧穴效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合物48/80(Compound 48/80,C48/80)对正常和TRPV1敲除小鼠诱发的瘙痒反应及电针不同穴位对其的影响,明确针灸止痒效应及与TRPV1的关系。方法选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TRPV1敲除小鼠(KO小鼠)各30只,分为模型组、曲池组、血海组,连续两日分别于其颈部中央皮下注射C48/80,曲池组、血海组于第二日注射前给予电针治疗30min,观察电针干预前后瘙痒行为即搔痒次数/30min的变化。结果 C48/80能诱发WT小鼠和KO小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模型组WT小鼠第一日的搔痒次数为(180.69±79.00)次/30min,KO小鼠第一日的搔痒次数为(124.87±31.52)次/30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曲池、血海均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1,P0.05),曲池组WT小鼠的电针前后变化率为49.66%,KO小鼠为35.6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海组WT小鼠为52.72%,KO小鼠为34.9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WT与KO小鼠而言,穴位间止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PV1参与C48/80诱发的瘙痒反应的产生,电针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且TRPV1参与针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胃运动具有兴奋、抑制或双向调节作用,其效应受到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不同的针刺方法、刺激参数和腧穴均可能影响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效应,其效应的发挥依赖于神经-体液的相互协调关系,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此前关于针刺调节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参与针刺调节胃运动的各个环节分析这些效应可能的机制或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姜劲峰  余芝  徐斌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2,53(20):1714-1716
腧穴以敏化态反映机体的病理变化.腧穴敏化反映机体功能变化具有普遍性、特异性和动态性,腧穴敏化动态过程包涵病理的信息量变内容.探讨腧穴敏化态的科学内涵对于腧穴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静  夏有兵  卢明香  余芝  徐斌 《新中医》2012,(2):105-10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大鼠中枢及胰腺组织中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8只和高脂组42只,造模12周后挑选体重超过正常组体重15%的大鼠16只,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电针组)8只及肥胖模型组(模型组)8只,电针组大鼠针刺足三里、内庭穴位减肥(2/15Hz,3mA),每次15min,每天1次,共30次。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及胰腺组织pAMPKα的表达。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组体重相近(P>0.05)。电针组大鼠胰腺中pAMPKα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相近(P>0.05);各组下丘脑腹内侧核中pAMPKα平均光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升高胰腺pAMPKα,即增加能量消耗达到治疗食源性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已得到临床上证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刺调节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目前讨论的关键机制之一.针刺可以有效调节ICC的数量,改变其标志物C-kit蛋白的表达,有利于ICC-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网络结构的恢复,使结肠功能得到恢复,这为临床上治疗结肠STC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本文对近几年针刺治疗结肠慢传输等相关结肠病变的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提供参考资料,为临床制定治疗结肠STC的合理治疗方案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电针心包经原穴大陵对心内压的影响,探索针灸的效应特征。方法:通过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的方法记录左心室内压。以心内压为指标,分别在正常生理、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得安等状态下观察电针“大陵”对大鼠左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以针刺的即刻效应来说,对正常大鼠电针大陵可以明显的兴奋心内压;在静脉给予心得安和异丙肾上腺素状态下,电针大陵无明显反应。而从针刺的效应方向上看,正常情况下电针大陵具有兴奋效应;心得安状态下具有抑制效应;异丙肾上腺素状态下效应不定。结论:据腧穴的特异性定向作用,大陵可以兴奋心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