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4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7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 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 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衰弱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衰弱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兆健康体检中心的人群体检数据,纳入2008-2019年至少参加过2次体检且间隔>3年者,共13 689人。采用28个变量(包括疾病、症状、体格测量指标等)构建衰弱指数,衰弱指数≥0.25定义为衰弱,衰弱指数>0.10且<0.25为衰弱前期。按照...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儿童肥胖的测量学指标BMI相关基因序列变异与发生缺血性心脏病(IHD)、急性冠心病事件(MCE)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6.9万余名具有全基因组遗传数据的样本, 剔除基线时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的个体, 最终纳入64 454人。采用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显著性遗传位点构建儿童BMI遗传风险评分, 并根据其五分位数进行分组, 最低五分位组为低遗传风险组, 最高五分位组为高遗传风险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儿童BMI的遗传风险评分与IHD、MCE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0.7年, 期间新发IHD 7 073例, MCE 1 845例。调整了性别、年龄、地区及前10个遗传主成分后, 与低遗传风险组相比, 高遗传风险组发生IHD、MCE的HRs值(95%CIs)分别为1.10(1.02~1.18)、1.10(0.95~1.27)。遗传风险评分每增加一个标准差, IHD的发病风险增加4%(2%~6%)(线性趋势P=0.001)。进一步调整基线BMI后, 高遗传风险组与低遗传风险组的效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遗传风险评分与IHD发病风险间仍具有线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覆盖的10个地区30~79岁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地区及出生年代分布,并分析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关联性。方法 剔除初潮年龄缺失或初潮年龄在生理范围外(<9岁或>18岁)个体后,285 187名女性纳入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关系,并根据出生年代和城乡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为(15.2±1.7)岁,平均身高和腿长分别为(154.2±6.0)cm和(71.0±3.7)cm。女性身高和腿长呈现出随出生年代逐渐增加的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而初潮年龄在1940-1949年代出生的个体略有推迟,之后出生的女性则表现为逐渐提前的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在调整了年龄、地区、教育程度和臀围(仅在分析腿长时调整)后,初潮年龄每晚一岁,身高和腿长分别平均增加0.17 cm和0.20 cm(P值均<0.001)。相比出生年代较早的女性,出生年代越晚的女性中,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回归系数越大(交互检验P值均<0.001)。结论 CKB的10个项目地区女性的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均存在正相关关联。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究中英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体力活动差异,并比较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和英国生物银行(UKB)基线调查数据,根据问卷中自报的疾病史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以代谢当量(MET)作为体力活动水平的衡量指标,并按不同年龄、性别的MET值三分位数进行分级,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病与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09 170名中国成年人和360 360名英国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多因素调整分析结果显示,CKB和UKB人群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均呈正相关(CKB:OR=1.21,95%CI:1.17~1.25;UKB:OR=1.24,95%CI:1.20~1.28)。CKB中男性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有较高相关性(OR=1.33,95%CI:1.27~1.40)。与UKB人群不同,CKB人群随着CVD患病年限的延长,体力活动水平逐渐恢复并接近非CVD人群,且患有脑卒中与低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OR=1.46,95%CI:1.38~1.53)。CKB和UKB人群均表现出低文化程度、当前吸烟或已戒烟、已戒酒、患有其他慢性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有较高相关性。CKB中,农村地区人群和非退休人群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高。UKB中则表现出城市人群和非在职人群CVD患病与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结论 中英CV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均较低于非CVD人群。除了低文化程度者、当前吸烟或已戒烟者、已戒酒者,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病者外,在中国患者中尤其应关注农村、男性、非退休者的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群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分析CKB 10个项目地区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饮茶行为信息,重点描述饮茶者每周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全部队列成员中,男性每周饮茶率(50.7%)高于女性(21.3%)。其中湖南项目地区调查人群每周饮茶率最高(男性74.3%,女性76.6%),河南项目地区最低(男性5.5%,女性1.0%)。除浙江和海口以外的其他8个项目地区,每周饮茶者以饮绿茶为主。青岛项目地区平均每次(男性3.8 g,女性3.1 g)、每日(男性6.2 g,女性4.1 g)和每周(男性38.4 g,女性25.0 g)茶叶消耗量均最高。结论 CKB 的10个项目地区研究人群在饮茶频率、品种、消耗量和浓淡喜好等特征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7.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 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 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 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 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 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 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 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 累计观察770万人年, 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 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 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 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究中国成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CKD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体力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6 676名CKD患者,随访时间MQ1,Q3)为11.99(11.13,13.03)年,死亡698名(10.46%)。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较低,风险比(HR)值(95%CI)分别为0.61(0.47~0.80)、0.40(0.25~0.65)、0.25(0.07~0.85)。工作、交通、家务相关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CVD死亡风险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HR=0.56,95%CI:0.38~0.82)、CVD死亡(HR=0.39,95%CI:0.20~0.74)风险较低;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CVD死亡风险较低(HR=0.43,95%CI:0.22~0.84);与家务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HR=0.61,95%CI:0.45~0.82)、CVD死亡(HR=0.44,95%CI:0.26~0.76)、CKD死亡(HR=0.03,95%CI:0.01~0.17)风险较低;未发现休闲相关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低强度、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均与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呈负相关,低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4(0.50~0.82)、0.42(0.26~0.66)、0.29(0.10~0.83),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3(0.48~0.82)、0.39(0.24~0.64)、0.23(0.07~0.73)。结论 体力活动可以降低CKD患者全因死亡、CVD死亡和CKD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rs2285666和rs2106809位点多态性与服用苯那普利后长期降压效果的关系,探讨ACE2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GTR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上海市南市区,选择苯那普利上市后的3年监测研究中单纯服用苯那普利的全部≥35岁高血压患者,共1 447例,分析ACE2基因rs2285666和rs2106809位点多态性与服药后血压变化指标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ACE2、AGTR1、AGT基因13个位点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 447例高血压患者中,基线血压达标者181例,占12.5%,基线血压未达标者1 266例,占87.5%;成功鉴定rs2285666基因型者1 230例,其中男性746例,女性484例;成功鉴定rs2106809基因型者1 142例,其中男性668例,女性474例;调整年龄、基线血压指标、首诊药物剂量和尿蛋白水平后,基线血压达标者中,rs2285666位点与男性脉压差变化值有关联(β=0.24,P=0.02),rs2106809位点与男性收缩压差值有关联(β=0.23,P=0.04);基线血压未达标者中,rs2106809位点与女性收缩压差值有关联(β= -0.06,P=0.04);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收缩压变化值、女性收缩压差值和女性舒张压差值存在多位点参与的交互作用模型.结论ACE2基因rs2285666和rs2106809位点与苯那普利的长期降压效果相关,且在降压过程中ACE2、AGTR1、AGT基因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BMI的分布特征,探索BMI在双生子人群中的特殊分布规律,为超重及肥胖高危因素分析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线索和基础资料。方法:选自CNTR中2010-2018年完成问卷调查的双生子对,纳入≥18岁具有完整双生子对登记信息,且身高、体重等关键变量无缺失或异常者进行分析,共计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