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吗啡含量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的吗啡含量 ,探讨微量吗啡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 10 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点选择 L1 ~ L3,麻醉药为 2 %利多卡因 15~ 2 0 m l,在手术结束时 ,实验组将吗啡缓慢注入硬膜外管 2 mg然后拔管。于术后 1h取产妇的静脉血 3m l,采集产妇术后 3、6 h尿样及术毕 6~ 12 h采集新生儿尿样 3m l;在产后 4 8h内收集产妇的初乳 3~ 5 m l。 结果 观察组 96 % (48/ 5 0 )的镇痛效果较对照 16 % (8/ 5 0 )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观察组血吗啡浓度 <5~ 118μg/ m l,初乳吗啡浓度 <5~ 30 .4μg/ L ,产妇尿 92 %呈阳性 ,新生儿尿 13.3%呈阳性。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产妇哺乳对新生儿没有影响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不同孕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正常孕妇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偶联因子6(CF6)、前列环素I2(PGI2)的检测,探讨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再选同期与之孕周、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CF6、PGI2的血浆含量。结果研究组CF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91.5±95.3(pg/ml);255.3±75.5(pg/ml),两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研究组PGI2水平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5±76.7pg/ml;216.6±89.1(pg/ml),P<0.05,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平均动脉压(MAP)、产时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F6、PGI2两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调可能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形成过程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一例余永卫患者,女性,15岁。因咽痛、发热、面色苍白、乏力1周于1993年9月15日入院。查体:体温38.5℃,重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Hb50g/L,RBC1.8×1012/L,WBC1.3...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0岁。继发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型人院。用DA方案和HA方案化疗,缓解后多次用HA方案巩固和维持化疗。1999年7月7日骨髓检查提示复发,开始用HA方案化疗 5 d,患者白细胞下降至 0.5 X 109/L,出现高热、干咳,胸片示右上肺和下肺有散在性片状阴影,用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治疗4天,患者仍高热,胸片提示右肺阴影增大,左上肺亦有小片状阴影。行纤维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侧鼻腔有一片白色膜状物覆盖的痂样突出,咽部和会厌充血,声带水肿明显,亦有白色膜状物…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三个年龄组(5-25岁52例、26-49岁135例及50-80岁250例)共437例糖尿病患者ICA、IAA及GAD抗体。结果IAA阳性率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CA和IAA+ICA阳性率在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0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GAD和ICA+GAD阳性率在26-49岁组和50-80岁组明显高于5-25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9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5-25岁)ICA、IAA抗体阳性率较高,较高年龄组糖尿病患者(〉25岁)GAD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DI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并发DIC46例,将确诊DIC前3~5d可能相关的17个因素与未发生DIC患者比较。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3在两组中所在比例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个因素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糖、肌酐、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年龄、性别和体温等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M3)患者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检测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学法动态检测 6 8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的空腹晨血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 化疗前组TC、LDL C、HDL C、APOA1、APOB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TG则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完全缓解组 6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若复发则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血脂水平无差别。外周血白细胞≥ 2 0× 10 9/L组较 <2 0× 10 9/L组血脂改变更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AL的血脂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前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且公认是降低AMI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我科采用国产尿激酶对8例高龄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1996年1月~1997年8月选择80岁以上,胸痛持续超过30分钟,合眼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及酶学检查为AMI,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80~85岁7例,86岁以上1例。1.2方法:(1)溶栓前,予以双管补液,一管静滴硝酸甘油15~60μg/min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21.3kPa≤收缩压≤10.7kPa,舒张压≤12.6kPa),另一管静滴极化液硫酸… 相似文献
10.
自限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余永卫病例报告例1:女,31岁。因食欲亢进、易饿、怕热、多汗、手抖2年多,发热、皮肤出血点2周于1988年1月3日住入本院。2年多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入院前1月一直服用他巴唑。体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