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陈旧性肱骨解剖颈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陈旧性肱骨解剖颈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切开行肩关节复位、解剖颈复位及螺丝钉固定,肩关节稳定性差者以克氏针固定,术后行康复治疗。结果:随访18~36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功能大部恢复,肩部活动时痛3例,合神经损伤病例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制定细致的手术及康复方案能治愈陈旧性肱骨解剖颈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并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2.
应用缝匠肌治疗伸膝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髌骨向外移位和加强伸膝力量。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下2/3段,其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结果 治疗髌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髂骨无再脱位;股四头肌瘫痪53例,随访34例,伸膝平均肌力由术前0.89级,增至2.76级;膝关节伸直型僵硬12例,随访  相似文献   
103.
双侧胸脐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巨大创面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 1995年以来 ,应用双侧带蒂胸脐皮瓣修复手及前臂部巨大创面 10例 ,其中女性 3例 ,男性 7例。年龄 18~ 41岁。损伤性质 :机器伤 6例 ,碾压伤 3例 ,烧伤 2例。部位 :全手皮肤缺损 5例 ,全皮手肤缺损加前臂下 1/ 3皮缺损 3例 ,全手皮肤缺损加前臂下 1/ 3前部和后 1/ 3部皮肤缺损各 1例。病程 :急诊 6例 ,中晚期 4例。创面性质 :新鲜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及骨外露 ,陈旧性损伤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外露和创面感染。创面大小 :手及前臂掌面 :(12~ 2 0 ) cm× (5~ 7) cm,手及前臂背面 :(12~ 2 1) cm× (5~ 8) cm。皮瓣大小 :双侧 (1…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新型内镜鼻面罩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0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 对照组采用鼻导管供氧右美托咪定联合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试验组采用新型内镜鼻面罩供氧右美托咪定联合低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SPO2<90%发生率、插管时间及麻醉前(T0)、麻醉后(T1)、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气道即刻(T2)、气管导管送入即刻(T3)、气管插管后5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患者麻醉效果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试验组SPO2<9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T0)相比,两组MAP、HR在T1时点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MAP、HR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新型内镜鼻面罩可有效防止静脉麻醉所引起的舌根后坠,保障呼吸道通畅,且供氧充分便捷,值得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分析个体化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在高龄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复杂高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入院后评估患者心肺及认知能力、术前活动能力、骨折类型、个体化制定手术放案(髓内钉,髓外固定或外固定架)及麻醉方案(腰麻或筋膜阻滞),如无法手术则行保守治疗,记录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死亡率、1年内死亡率、术后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等来总结个体化治疗高龄患者的应用效果。 结果7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5±8)h(12~78 h),平均手术时间为(63±14)min(15~98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63±121)ml(47~795 ml)。随访1年,8例患者伤后30 d内死亡,30 d死亡率为9.2%,另15例患者伤后12个月内死亡,1年内死亡率为26.4%,15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5例心功能衰竭,2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栓塞;2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无医源性骨折发生;术后1年平均Harris评分为(73±4)分(66~87分),SF-36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 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个体化术前合并症评估,制定个体化麻醉及手术方案,并尽可能伤后48 h内手术,有望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间801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数据,利用Kaplan-Meier法比较老年组(>65岁,94例)与青年组(18~65岁,707例)肝移植术后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肝癌特异生存率(liver cancer specific survival,LCSS)。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66~75岁组、>75岁组)肝癌患者肝移植治疗占比(14.4%、0.2%)显著低于青年肝癌患者(30.3%)(P<0.05)。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中位年龄逐年增加,其由2004年至2006年间的55.0岁渐增至2013年至2015年间的60.0岁(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青年组OS优于老年组(1、3、5、10年OS,93.5%、83.3%、77.9%、64.0% vs 91.2%、80.8%、66.4%、46.6%,P<0.05),但二者LCSS无异(1、3、5、10年LCSS,97.5%、91.9%、88.8%、82.7% vs 97.7 %、89.4%、78.1%、73.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受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浸润则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受者年龄并不是肝癌肝移植远期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经严格筛选的老年(>65岁)肝癌肝移植受者有机会获得与青年肝癌肝移植受者相近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al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ns,fBMSCs)与低热高压法制作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预制PLGA支架材料,取5月胎儿肱骨和股骨骨髓,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fBMSCs,含双抗的低糖DMEM原代和传代培养,侄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用FITC标记的抗CD105、CD44和用PE标记的抗CD34、CD29对第4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并与PLG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1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fBMSCs增殖较迅速,第4代CD105阳性细胞占84.08%,CD29阳性细胞占88.77%,CD44阳性细胞占89.53%。复合PLGA支架材料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al 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fBMSCs)是骨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与低热高压制作的PLGA支架材料复合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109.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继承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之气血理论的基础上从"五体痹"之"骨痹"及"五脏痹"之"肾痹"论治,提出"益气化瘀补肾"之法,拓展了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和方法,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系统评价桥式外固定和非桥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创伤数据库(2009年)、MED-LINE(1966年至2009年12月)、Embase(1966年至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Pub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桥式外固定和非桥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RCT,共785例患者.桥式外固定组治疗后的针道感染率、神经损伤率低于非桥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并发症如腕管综合征发生率、畸形愈合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桥式外固定组与非桥式外固定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个月和1年后的手腕部功能如背伸、旋前和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桥式外固定相比,桥式外固定治疗后的针道感染率和神经损伤率更低,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