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沉默 Notch-1 基因对人膀胱癌 RT4 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构建 Notch-1 shRNA,选取 RT4 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转染。实验细胞分为 Notch-1 阴性对照组(shRNA NC), Notch-1 干扰组(Notch-1 shRNA)。细胞转染 48 h 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变化;Transwell 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情况;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id、Bcl-2)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因子(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在 mRNA 和蛋白水平上的改变。结果:与 shRNA NC 组相比,Notch-1 shRNA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t =4.629,P =0.010),侵袭力减弱(t = 8.193,P=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t= –18.441,P<0.001),Bad(t = –12.521,P<0.001 ;t = –6.983,P =0.002)、Bid(t = –9.231,P<0.001 ;t= –8.871,P=0.001)、E-cadherin(t= –13.457,P<0.001 ;t= –5.610,P=0.005)mRNA 和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t=10.651,P<0.001 ;t=6.973,P=0.002)、N-cadherin(t=6.505,P<0.001 ;t=10.132,P=0.001)、Vimentin(t=9.135,P<0.001 ;t =5.630,P =0.005)mRNA 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沉默 Notch-1 的表达能够抑制人膀胱癌 RT4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促进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 Bad、Bid、E-cadherin,抑制 Bcl2、N-cadherin、Vimentin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为了使戴用全口义齿的患者尽快适应义齿,充分发挥义齿的功能,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对136例患者(222件全口义齿)在骨突或骨尖以及口内牙槽嵴上有压痛的石膏模型上用黏贴医用白胶布的方法进行缓冲以减轻压痛,观察此方法减轻压痛的效果。结果,222件全口义齿中181件未因压痛而修改,其余32件经1次修改,9件经2次修改后义齿可正常使用。认为此方法简单易行,减少了患者初戴全口义齿后的修改次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抗肿瘤机制.方法:对231例浅表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膀胱灌注聚维酮加阿霉素(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加阿霉素(对照组),观测预防复发效果.对50例患者术前膀胱灌注聚维酮联合阿霉素(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加阿霉素(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紫外荧光法检测聚维酮对尿中阿霉素浓度和 24 h 尿药回收率的影响.结果:194例患者获随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复发时间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ax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Bcl-2/Bax比率下调(P<0.05).聚维酮与生理盐水作溶剂相比膀胱内阿霉素的排泄时间延长2~4倍,但不影响尿中阿霉素回收率.结论: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其机制可能与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和延长药物在膀胱内驻留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4.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45例,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2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7例,皮质醇症1例,无功能腺瘤1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7例。病变位于右侧27例,左侧18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腹膜后径路。结果45例手术中41例取得成功,转开放手术4例,其中2例因寻找肾上腺不熟练,1例术中出血视野不清,1例出现气胸,均发生在开展手术初期。后腹腔镜手术成功病例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110min。术中失血20~200ml,平均出血量136ml,均未输血。术后1~2d恢复进食,1~3d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2~10d,平均4.1d。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成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DD3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4例中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8例健康男子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RT-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DD3 m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以出现311-bp和184 bP片段为DD3 mRNA阳性,仅出现184 bp片段为DD3 mRNA阴性. 结果 20例BPH患者和18例健康青年男子外周血标本中均无DD3 mRNA表达,44例PCa血标本中DD3mRNA表达13例(29.5%).B期、C期及D期患者DD3 mRNA阳性率分别为0%(0/3)、18%(2/11)及37%(11/30),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伴骨转移患者外周血中DD3 mRNA阳性率为44%(10/22),而无骨转移者其阳性率为14%(3/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未治疗组、去势治疗组的DD3 mRNA阳性率分别为64%(7/11)、18%(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a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DD3 mRNA表达,DD3 mRNA可望作为诊断PCa血行转移和治疗监测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相对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同期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9例,开放手术11例,分别比较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及术后恢复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中高血压发作、低血压发作、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手术时间、疗效等差异无显著性,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及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后腹腔镜组要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同开放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手术的效果相当,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周期特点、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5例晚期前列腺癌行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 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持续用药至少4个月,至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最低值则停药进入间歇期,当PSA上升至初诊时的50%或大于10 ng/ml,则重新开始治疗.当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或临床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71.1%(32/45)患者完成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多的已达4周期,间歇期占治疗周期的54%.随着重复治疗次数的增加每个周期发生疾病进展的比例也随之增加(P=0.006)且间歇期缩短(P>0.05).患者三年进展率为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5个月,无骨转移患者和有骨转移患者三年进展率分别为23.61%和60.4%.间歇期副反应比治疗期明显减少.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期长,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的CT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表现,以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病人,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分析。结果24例自发肾破裂中19例为肾肿瘤,其中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细胞癌。认为CT是诊断急性自发肾破裂出血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病因诊断率可达90%;而DSA在寻找血管性病变致肾破裂病因方面优于CT,并可行栓  相似文献   
49.
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的CT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DSA)表现,以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病人,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结果24例自发肾破裂中19例为肾肿瘤(79%),其中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0%),7例肾细胞癌(29%)。认为CT是诊断急性自发性肾破裂出血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病因诊断率可达90%;而DSA在寻找血管性病变致肾破裂病因方面优于CT,并可行栓塞治疗。自发性肾破裂出血常见原因是肾肿瘤,而国人最常见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50.
肾癌术后并发乳糜腹水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5 9岁 ,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瘤 40余d”收住院。CT示左肾占位性病变 ,约 4 0cm× 3 0cm× 3 5cm ;MRI示左肾中上极肿瘤伴左肾静脉癌栓 ,肿瘤内侧局部见点条状成簇状异常信号 ,考虑异常血管。后腹膜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示右肾功能正常 ,左肾功能明显低下。胸片 ( - )。行经腹左肾肿瘤根治术 ,术中见左肾静脉癌栓 ,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周围局部淋巴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扭曲 ,予以清扫。术中未伤及乳糜池及左腰干。术后病理 :左肾腺癌伴左肾静脉癌栓 ,毛细血管内见癌栓 ,送检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