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既往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甲象有一定特点,我们进一步观察了恶性肿瘤的甲象与血清一氧化氮(N0)水平,从中初步发现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32.
33.
方剂记忆是方剂学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是学习和运用方剂知识的必经之路。实践证明,歌诀记忆是方剂记忆不能替代的好方法。歌诀以《汤头歌诀》为蓝本,可适当修改自编,多读多背,久久自然上口成诵。也要重视记忆的时间遗忘规律,辅以阶段考查,加压强化,结合情景模拟训练,便能明显加强记忆效果,提高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4.
肿瘤大致属于中医的积聚、乳岩、石疽、石瘕等范畴。癌毒结滞、蓄而不化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中藏经·卷中·论痈疽疮肿》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则生矣.”来·杨士没更是明确指出:“癌者……毒根深藏。”然而不难发现,医家在运用中多把癌毒归为热毒,解毒也常指清热解毒,而忽略了部分痛毒的阴寒之性。从阴阳依存互立的角度讲,有热毒,必有寒毒。金·宾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说:”乳岩,此毒阴极阳衰。”已说明了癌毒的阴寒之性.隋·巢元方在《请病源候论》中指出石疽:“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气血相搏,血涩结而…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外周静脉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 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7/Treg免疫平衡在H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例HT甲功正常组、10例HT甲低组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中IL-17A...  相似文献   
36.
十全大补汤对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兵  徐舒  余志坚  李洪  李滨 《河北中医》2008,30(7):726-727
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和恶病质(cancer anorexia-cachexia syndrome,CACS),加上接受放、化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及全身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接受治疗的耐受性。2006-10—2008-03,我们运用十全大补汤为主方配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47例,现报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抗萎防癌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自拟抗萎防癌汤加味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予胃复春治疗,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6.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萎防癌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对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以中草药治疗心肌缺血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在临床及实验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仅就中草药抗心肌缺血机制的研究近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概括。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用膈下逐瘀汤加味辨证治疗,对照组16例予胃复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5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病理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1 临床资料例1:王某,男,28岁,素体阴虚,形瘦食少。自诉每夜睡眠中必大汗湿衣,待换衣后才能再睡,已逾两年。在医院做各项检察无异常,遂求治于中医。即以单味中药五倍子研细末,每次用10g,加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脐窝中,外贴胶布固定,每2天一次。治疗当晚盗汗即减大半,用药5次治愈。嘱再坚持3次,以固疗效。一年来,未见复发。例2:潮安县一4岁女孩,日夜出汗。白天微汗,至夜间盗汗甚猛,辗转求治,屡用敛汗、收涩、补虚之药不效,经人介绍为之诊治。仍用上法,唯药量稍减。治疗两周后,全身清爽无汗,胃纳大增,面见红润之色。2 讨论上述治法,属中医外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