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8篇
  免费   690篇
  国内免费   442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266篇
妇产科学   169篇
基础医学   844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1878篇
内科学   1014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神经病学   439篇
特种医学   3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23篇
综合类   3702篇
预防医学   1598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1620篇
  13篇
中国医学   1395篇
肿瘤学   40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33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741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29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通过对 2 0 49例已生一孩而期望生育第 2孩妇女继发性不育发生率的调查 ,观察使用宫内节育器对妇女生育力恢复是否造成影响。方法 将使用和未使用宫内节育器 (IUD)妇女分为两个队列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办法。结果 ①暴露IUD组和未暴露IUD组妇女继发性不育的发生率分别为 0 .99%和 0 .68%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OR =1.47,95 %CI为 0 .17,1.71。②使用过和未使用过IUD两个队列生育第 1,2胎生育间隔分别是 ( 14 5 9±5 2 1)d和 ( 778± 3 74)d。③未暴露IUD妇女哺乳时间与第 1,2孩间隔有一定关系 ,哺乳时间长者生育间隔增长。结论 使用IUD不影响妇女再生育 ,IUD仍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可复、适宜我国妇女 ,尤其是经产妇女使用的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2 3例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计算相对定量值。并于每一周期治疗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蒽环类药物治疗一周期后 ,2 3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 (P <0 .0 1)。其中 11例吡喃阿霉素、6例表阿霉素和 6例米托蒽醌治疗的患者 ,心肌相对定量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蒽环类药物治疗多周期后的 10例患者心肌相对定量值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9例患者的心肌相对定量值 (最大累积剂量为 2 0 0mg/m2 )与一周期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 )。10例患者治疗前及多周期治疗后LVEF均 >6 0 %,且化疗前后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能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 ,且较左室射血分数敏感 ,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优越 ,有利于指导蒽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腰椎手术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15例腰椎骨折椎板减压、切复内固定病人,术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20ml/kg和乳酸林格氏液20ml/kg以实施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术中采用硝普钠微泵输注实施控制性降压,输注速度为0.5~6μg·kg-1·min-1,控制平均压(MAP)在55~65mmHg之间.观察插管后稀释前(T0)、稀释后降压前(T1)、降压后10min(T2)、30min(T3)和停降压后10min(T4)和30min(T5)6个时间点总功率谱(TP)、低频值(LF)、高频值(HF)、LF/HF、标化低频值(Lfnrom)和标化高频值(Hfnorm).结果:以上6个时间点TP、LF、HF、LF/HF、Lfnrom和Hfnorm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4.
89例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5月-2006年5月,89例经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病理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常见症状是头痛(54例,60.7%)、头晕(29例,32.6%)、步态异常(34例,38.2%)、听力损害(27例,30.3%)及面部疼痛(20例,22.5%)。主要体征是共济失调(38例,42.7%)、运动和感觉障碍(31例,34.8%)及脑神经损害(48例,53.9%)。多数病例MRI表现为等T1、T2信号并明显均一强化。结果 本组全切除65例(73.0%),次全切除23例(Okudera-KobayashiⅣ—Ⅴ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5%和1.1%。结论 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如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残留部分肿瘤。  相似文献   
115.
一种新的糖肽类抗生素雷莫拉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莫拉宁(Ramoplanin、A16686、MDL62,198)是一种新型的糖肽类抗生素,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其纯品是由A1、A2、A3三个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其中A2为主要成分,占80%。雷莫拉宁能够特异而迅速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菌壁的生物合成。这种抑制作用与万古霉素(Vancomycin)和替考拉宁(Teicoplanin)的抑菌机制不同。体外试验表明,雷莫拉宁对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4-8倍,而对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梭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另外,雷莫拉宁对许多具有耐药性的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雷莫拉宁的细胞毒性较小且无交叉耐药问题。但因其分子量较大,故胃肠道难于吸收,目前,雷莫拉宁主要开发为外用药物。雷莫拉宁在治疗痤疮、感染性外伤以及腹泻感染等病症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已进入了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人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以及外侧嵴,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采用逆向抽吸法使动脉瘤塌陷,如动脉瘤内含机化血栓,则在临时阻断后切开瘤体,用CUSA和取瘤镊去除瘤内血栓,再将动脉瘤夹闭并达到视神经减压的目的。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46例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并分别做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43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评分术后良好为41例(85.4%),差为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有效的动脉瘤减压,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夹闭。  相似文献   
117.
影响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宝莲 《护理研究》2005,19(6):1055-1056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脑卒中后存活的病人约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恰当的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就影响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8.
余淑媛 《当代医学》2008,(13):89-8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属于内科急症,是糖尿病发展严重的直接后果,如不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将出现生命危险,现就我院4年以来收治的DKA患者27例进行临床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9.
对比研究常温体外循环下常温充氧晶体和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阻断升主动脉后犬心肌的保护效果,15只犬随机分三组,每组5只,即低温体外循环冷搏液间断灌注组;常温体外循环常温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常温体外循环常温充氧晶掏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了阻断升主动脉前心肌超微结构,腺苷酸含量(ATP、ADP、AMP)、脂质过氧化物、水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显示,温血组和温晶组在阻断升主动脉15分钟、50分钟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