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目的观察应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3例晚期或者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晚期大肠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结果 (CR+PR)为34.8%(8/23),肿瘤控制率(CR+PR+SD)为73.9%(17/23)。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者20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1例。治疗结束后QOL评分良好(51-60分)15例,较好(41-50分)4例,一般(31-40分)3例,差(21-30分)1例。中位疾病进展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海口市一八七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21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腹膜破裂中转开放2例,19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5~300rain,平均90rain。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30m1,均未输血。无大出血、感染、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9例随访3~55个月,平均12.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预先断肠并中间尾侧入路在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施行的24例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及术后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 24例患者切除淋巴结总数为492枚,平均(19.6±5.3)枚;平均手术失血量(62.4±42.8)ml;平均手术时间(186.0±21.6)min;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2±0.7)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4±2.6)d。24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肠梗阻、胃瘫和腹泻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随访11(2~40)个月,2例发生远处转移,余22例均无瘤生存。结论熟悉肠系膜上血管局部解剖,预先断肠并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血管,可获得良好的显露,并在适当的操作张力下,使得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的PCED1B反义RNA 1(PCED1B-AS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88对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的PCED1B-AS1水平,分析组织PCED1B-AS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GEPIA在线分析胃癌组织PCED1B-AS1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和PD-L2的关系。结果88例胃癌组织的PCED1B-AS1水平为3.135±0.606,高于癌旁组织的1.373±0.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6,P<0.001)。组织PCED1B-AS1水平与Laure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总生存期(OS)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CED1B-AS1低水平组的中位OS未达,优于高水平组的45.0个月(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PCED1B-AS1水平是OS的危险因素(OR=2.106,95%CI:1.345~3.654,P=0.012)。PCED1B-AS1水平与PD-1、PD-L1和PD-L2呈正相关(r=0.71、0.40和0.67,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CED1B-AS1的高表达与胃癌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胃癌局部的免疫逃逸,有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总结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4年9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2例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组手术后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1例,占8.34%,无声音嘶哑病例。术中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见,乳头状癌11例,占91.66%;滤泡状癌1例。占8.34%。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5年,至今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双侧甲状腺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6.
熊林  邹茜  余书勇  沈宏峰  李威  何耿  康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226-1227,1230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中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10月接受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2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5~140 min,平均74.3 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32.5 mL。术后有1例漏尿2 d。22例随访3~55个月,平均12.1个月,22例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RLN)显露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116例主动显露201侧RLN的甲状腺全切除术资料。结果116例甲状腺疾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均成功显露双侧或单侧RLN,其中1例右侧非返RLN。RLN永久性损伤0例,暂时性损伤0例,永久损伤率为0。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应常规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RLN,主动显露RLN可避免其损伤发生,并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在乳腺癌术后的治疗及运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治疗的2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我院同期治疗的2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使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3周1次治疗,术后1周开始应用,并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中医治疗。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的腋下引流管拔管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的皮下积液、上肢水肿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的淋巴管瘘、切口愈合延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均未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无法承受放化疗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结论益气活血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可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骨唾液酸蛋白(BSP)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间我院收治的PCa患者68例,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a或前列腺增生组织BSP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Ca组织的BSP表达阳性率为76.47%,显著高于BPH组织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a组织的BSP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χ2=9.338,P=0.009)、远处转移(χ2=6.38,P=0.012)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593,P=0.441)、病理分级(χ2=0.057,P=0.972)、淋巴结转移(χ2=0.126,P=0.722)均无相关。52例BSP表达阳性的PCa患者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含量为(69.06±25.52)μg/L,16例BSP阴性患者血清tPSA含量为(38.00±21.64)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55,P<0.001)。BSP表达阳性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71.15%,37/52)高于BSP阴性患者(25.0%,4/16)(χ2=10.887,P=0.001)。结论前列腺癌BSP表达与其骨转移密切相关,其有可能作为预测PCa骨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0.
我科自1987年1月至1998年1月共行胆管切开取石术985例,其中9例发生术中胆管出血,现报告如下。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1~75岁,平均43.6岁,其中8例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并肝内多发性转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