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关节假体周围组织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的表达情况,探讨各种界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对初次THA,术中收集滑膜或关节囊组织;对无菌性松动及假体感染患者,翻修术中收集髋臼侧及股骨侧假体周围界膜组织。按照常规免疫组化操作规程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IRAK-M的表达情况。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体感染、无菌性松动的界膜IRAK-M蛋白高表达,且IRAK-M染色阳性细胞几乎仅见于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两种类型的松动界膜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而对照组骨关节炎滑膜IRAK-M表达不明显。 结论IRAK-M在假体周围的界膜中有着高表达,可能参与免疫耐受,导致关节置换术后,局部抗感染免疫下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促进术后功能改善和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施行的12例(14髋)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病人术后按康复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康复功能训练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结果]11例(13髋)髋关节活动后疼痛较前有缓解,1例(1髋)髋关节活动后疼痛加重;CE角从术前平均4°(1°~15°)改善为术后平均27°;髋关节屈曲从术前平均65°改善为术后平均100°,外展从术前平均28°改善为术后平均35°;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85.2分(65分~9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95分(85分~100分)。[结论]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对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合并早期骨性关节炎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按康复护理程序进行功能锻炼,对防止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立体网孔表面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研制和兔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一种兔用立体网孔表面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观察并探讨其置换入兔膝关节内的功能情况及其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不置换.自行设计兔立体网孔表面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股骨及胫骨假体髓内茎近端关节面4/5表层由不锈钢网围绕实心圆柱体制成,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内表面用2层不锈钢网焊接而成,用于实验组行生物学假体固定;同时制作相同形状、大小假体,其髓内茎以及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内表面光滑,用于对照组行骨水泥固定.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术后1、3、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行大体观察和x线片观察假体固定及愈合情况,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计算假体骨界面最大剪切强度.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死亡1只动物,均在二次实验时补充,其余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7 d恢复正常爬行.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实验组分别是60%、80%、80%,对照组分别是60%、8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标本大体观察见大量骨重建,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固定牢靠,无脱位及松动发生;对照组大体观察未见骨重建,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固定牢靠,无脱位及松动发生,仅术后6个月股骨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产生应力遮挡.术后1个月实验组假体骨最大剪切强度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兔立体网孔表面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植入动物体内的固定强度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优于骨水泥假体. 相似文献
44.
背景:糖尿病患者并发关节疾患逐渐增多,但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效果。
方法:共收治57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从中筛选出2型糖尿病患者73例(80髋),男50例,女23例,年龄49~81岁,平均(62.6±5.4)岁。55例患者入院前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18例患者经胰岛素控制血糖。57例62髋用生物固定型髋关节假体,16例18髋用骨水泥固定髋关节假体。
结果与结论:置换前Harris评分平均为55.4分,置换后为84.2分,优良率96.5%。随访3个月~9年后Harris评分平均为77.6分,优良率为80.2%。52例患者复查X射线片,均未发现迟发感染,未发现假体明显松动。复查X射线片与出院时X射片对照,40例假体位置未改变,髋关节间隙无狭窄,11例假体轻度下沉(平均下沉为2 mm),7例有轻微髋关节疼痛。另外有5例出现髋臼缘骨质增生。全部患者未行假体翻修。作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如无严重并发症,经过周密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良好的血糖控制等内科治疗后接受人工关节置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5.
背景:目前抗磨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节摩擦副的改进和选择,其中金属对金属摩擦副是重要的革新与探索方向之一。
目的:观察兔用金属对金属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置入动物体内的可行性及置入后12个月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自行设计完成兔膝关节假体,人工股骨和人工胫骨假体表面均为不锈钢材料,使其摩擦表面配对成为金属对金属。10 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髌骨不置换,分别置入生物型网孔假体和骨水泥固定的非网孔假体。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2个月,实验组标本大体观察可见大量骨质重建现象;两组膝关节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射线检测示两组均固定良好,无脱位及松动发生;生物力学测试假体骨界面最大剪切强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假体固定界面可见新骨形成,对照组假体与骨固定界面无新骨形成。提示金属对金属表面人工膝关节,无论是骨水泥假体还是生物型假体,均适合于在动物体内使用,置换后12个月动物实验观察见生物型假体及骨水泥假体在动物体内生存良好,多层网孔表面兔用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入动物体内的固定强度要优于骨水泥假体。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使用的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993~2003年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医院使用了两种不同临时间隔器行二期翻修术的32例患者34膝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重新消毒假体为间隔期的患膝(Ⅰ组,n=24)与使用仿关节骨水泥间隔器的患膝(Ⅱ组,n=10)进行比较,平均随访32个月,结果显示Ⅰ组的二期翻修手术时间更短[平均(185±33)vs(247±88)min,t=-39.289,P=0.008),失血更少[425(50~2200)vs1500(120~4200)ml,t=-38.342,P=0.008],治疗总时间(一期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手术时间总和,P=0.289)和总失血量(P=0.174)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更好的运动范围(89±18)°vs(17±13)°,P0.001),KSS评分[64(0~78)vs17(1~58),P=0.027]和功能评分[(15±14)vs(4±10),P=0.046]也更高。两组共26例感染得到控制(76%),19例(56%)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1例治疗失败截肢,4例(12%)感染复发。感染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置换假体感染二期翻修术中,重新消毒假体间隔器可以带来更好的运动范围和功能。 相似文献
47.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体外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诱导分化模型,研究CD147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