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目的 在体外研究卵巢癌细胞诱导脐血来源的CTL的扩增及其杀瘤活性。探索其用于卵巢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从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用不同剂量的SKOV 3细胞及IL -2刺激扩增 ;用FCM检测表型变化 ,MTT比色法检测其对SKOV 3及K 5 62的杀伤活性 ,并与用同样方法所得外周血来源CTL细胞相对照。结果 用 2× 10 6个 /ml的卵巢癌细胞可诱导脐血CTL细胞较高的杀伤活性为 5 3 .46%± 8.45 % ;诱导 10天后杀伤SKOV 3活性为 44 .0 9%± 6.95 % ,杀伤K 5 62的活性为41.0 3 %± 5 .79% ,CD3、CD4、CD 8及CD4/CD8值分别为 5 2 .0 0± 9.5 0、3 6.0 0± 4.80、3 8.0 0± 10 .2 0、1.10± 0 .40。结论 应用适当剂量的抗原可诱导较高活性的脐血源CTL ,对卵巢癌细胞株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2.
四川地区P53 Codon 72多态性与宫颈癌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 Codon 72多态性与HPV有关的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妇女的P53 Codon 72多态性进行检测。 结果 P53 Arg纯合子、P53 Arg/P53 Pro杂合子和P53Pro纯合子正常妇女对照组分别为33.3%、60%和6.7%;而在卵巢癌组分别为40%、53.3%和6.7%;在宫颈癌组分别为80%、14%和6%。上述人群中,宫颈癌P53 Arg纯合子明显高于卵巢癌组和正常妇女对照组(P<0.05)。 结论 p53 Arg纯合子可作为与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33岁,因“继发性痛经1年半,加重,伴月经量增多2个月”于2006年11月18日入院。妇科查体:外阴未婚未产式,发育正常,无色泽缺失,无赘生物。肛查子宫,如孕3个月。后壁饱满,活力,压痛,形状规则,双侧附件均增厚,无压痛,边界不清。宫骶韧带质韧,未及结节。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前后径约5.4cm,内膜厚0.3cm(单层),后壁肌壁间查见3.4cm×3.1cm×4.3cm稍强回声,边界不清。右附件查见4.4cm×4.6cm×4.3cm囊性占位,内充满细弱光点。左附件查见4.8cm×4.1cm×4.5cm囊性占位,内充满细弱光点。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双附件囊性占位(疑为巧克力囊肿)。治疗: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双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盆腔异位结节清除术”。术中见子宫如孕2^+个月,形状规则,丰满,以前壁为主。双卵巢均有约6cm×7cm×7cm囊性包块,内容巧克力样液。左侧为分隔状,包块均与同侧输尿管粘连,屈曲于子宫后方与子宫后壁、阔韧带后叶及后腹膜粘连。阔韧带下段及后腹膜近骶韧带侧及宫骶韧带均粘连增厚,解剖结构欠清。双骶韧带表面粗糙质韧。打开后腹膜,游离部分输尿管,见右侧闭孔淋巴结增大,内容巧克力样液,表面0.5cm紫蓝色结节。切除后送病检,病检证实右闭孔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有宫内膜异位。术后诊断:子宫腺肌症,双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后出院。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在大鼠体内是否具有抗菌抑炎作用。方法:构建大鼠阴道感染模型后随机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阴道给予血红蛋白后观察子宫宫颈阴道脏器指数,并采用组织病理切片检测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各组指标变化。结果:子宫宫颈阴道脏器指数经统计学分析示血红蛋白组、模型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基质对照组与前两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质对照组的脏器指数增加明显。结论:血红蛋白能减轻大鼠大肠埃希菌阴道感染炎症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IL-2刺激扩增;用FCM检测表型变化,MTT比色法检测其对SKOV6及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用同样方法所得外周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相对照。结果脐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脐血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中效应细胞来源用于癌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43.14岁,男女比1:6.5例位于外阴,1例阴道壁,1例盆底前列腺旁区.误诊率71%.除1例行外阴广泛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患侧盆腔腹膜后淋巴结切除,6例均行局部肿物切除.随访2+~106月,1例复发,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免疫组化阳性结果:波形蛋白(vimentin)3/3,结蛋白(desmin)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5,人类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2/2,增殖细胞标记物(Ki67)2/2,染糖原(PAS)1/2,S-100蛋白(S-100)1/3.结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误诊率及局部高复发率的良性间质性肿瘤,免疫组化提示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来源,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无需强调广泛切除,对复发且手术困难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7.
杨华  王晓丽  何跃东 《华西医学》2008,23(1):197-198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0%~30%。目前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子宫内膜癌),一种为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两型的高危因素不同。前者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多发生在内膜增生的基础上,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分化好,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后者与雌激素的刺激关系不大,多发生在萎缩内膜基础上,病理类型以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多见,绝经后妇女多见,分化差,容易有深肌层浸润,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eIF4E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32例上皮性卵巢癌、22例交界性卵巢癌、32例良性卵巢包块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IF4E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在晚期卵巢癌中比早期卵巢癌高(P0.05,r=0.855),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r=0.665,P0.05),而病理级别高低与eIF4E的阳性表达率无关(r=0.184,P0.05)。结论 eIF4E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通过监测eIF4E的表达,可能帮助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基因(IL-16)rs4778889、rs11556218和rs4072111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85例健康对照和198例卵巢癌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IL-1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结果 rs11556218TG基因型在卵巢癌中的频率为50.5%,明显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38.9%(χ2=6.65,校正OR=1.70,95%CI:1.16-2.48,P=0.006);rs11556218TG/GG基因型在卵巢癌中的频率为54.5%,明显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42.8%(χ2=6.45,校正OR=1.66,95%CI:1.15-2.40,P=0.007)。rs4778889和rs4072111基因型频率在卵巢癌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6基因rs11556218多态性与卵巢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性,住院号22649。27岁,G1P0,因停经39周,下腹阵痛10小时,加密1小时入院。孕早期无特殊,孕31+1周因臀位行膝胸卧位转至头位。入院查体:血压14/8kPa,脉搏74次/分。内科情况无特殊。宫高36cm,腹围99cm,胎心率14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