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鸡血藤提取物(SSCE)的抗肿瘤作用及对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模型,观察SSCE体内的抑瘤效应并通过检测外周血象,骨髓涂片,观察其对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SSCE抑瘤率达到30.65%。SSCE可促进骨髓增殖,与化疗药合用可减轻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同时,荷瘤小鼠体质状态不受影响。结论SSCE具有抗癌、刺激造血的双重作用,与化疗药合用可减轻其骨髓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前批准的人用鼠疫疫苗为全菌体灭活疫苗 ( KWCV) ,需要多次加强才能建立和维持适当的免疫 ,且有明显的短暂副反应。作者用鼠疫杆菌的 F1和 V抗原 ,制备了鼠疫亚单位疫苗 ,并就其免疫原性和保护力与KWCV进行比较。  将源于鼠疫杆菌培养上清的 F1抗原与源于大肠杆菌裂解物的重组 V抗原混合制成亚单位疫苗。将 6周龄雌性远交系小鼠分成 3组 ,每组 2 4只。第 1组动物肌肉注射 1剂 2 5%铝胶吸附的鼠疫亚单位疫苗 (含 F1和 V抗原各 75μg) ;第 2组小鼠则接种 1 / 5人用剂量 ( 2× 1 0 8个死鼠疫杆菌 )的 KWCV;第 3组注射 2 5%铝胶溶液…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在治疗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3-07-01/2017-06-01以无光感首诊于我院的眼外伤并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46眼,对其性别、年龄、户口地域、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受伤时间、伤口位置及大小、视力和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46例中男38例,女8例(男:女=4.75:1); 年龄7~77(平均37.96±18.99)岁,其中青年组(<45岁)26例(57%),中年组(45~60岁)14例(30%),老年组(>60岁)6例(13%); 致伤原因钝器伤18眼(39%),锐器伤8眼(17%),植物伤6眼(13%),爆炸伤6眼(13%),撞击伤4眼(9%),肢体击伤2眼(4%),车祸伤2眼(4%)。眼球破裂伤33眼(72%),眼球穿通伤12眼(26%),眼球挫伤1眼(2%)。合并玻璃体积血44眼(96%),视网膜脱离30眼(65%),球内异物18眼(39%),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眼(48%),眼内炎18眼(39%),视网膜下出血12眼(26%)。术后最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至光感及以上者30眼(65%),仍无光感者16眼(35%)。

结论:眼外伤后无光感患者以农村地区中青年多见,影响无光感眼术后恢复的因素主要包括受伤类型、伤口的大小和位置、视网膜脱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受伤时间、是否合并球内异物及眼内炎等,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使大部分眼外伤后无光感眼恢复至光感及光感以上的视力,其在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何薇  曾祖平  李卫敏 《中成药》2000,22(4):256-257
目的:将临床多年使用,疗效显著的经验方剂改为中成药--苍脂颗粒。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确定了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时间以及与β-环糊精的包和比例;确定了药材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用水量;确定了制粒方法。结果:工艺实用可行。结论:制备工艺的优化筛选,确保了疗效。  相似文献   
105.
核素炎症定位显像有助于早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与 Crohn’s病 ,特别是能够判断疾病的活动度 ,评价其对治疗的反应。本文简单介绍几种用于这二种疾病诊断的放射性药物及各自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肥胖对2型糖尿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我院内分泌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选择BMI正常者(对照组,BMI 18.5~23.9 kg/m2)和肥胖者(肥胖组,BMI≥28.0 kg/m2)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水平,同时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患者T3水平(89±19)ng/dl较对照组(128±21)ng/dl显著降低,肥胖组患者aTPO(92±186)U/ml较对照组(51±137)U/m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3水平与TSH、BMI、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aTPO与aT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已有改变,表现为T3水平下降,aTPO水平升高.aTPO与aTG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是否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曾在我院住院的胃癌患者296例(胃癌组),并随机选取住我院的非胃癌患者3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糖尿病患病情况、胃炎病史、饮酒、吸烟、胃癌家族史的差异.结果 胃癌组中合并糖尿病者59例(19.9%),对照组中合并糖尿病者31例(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胃癌组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OR值为9.89,女性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OR值为8.26,男女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饮酒、胃炎、胃癌家族史、DM与胃癌的发病有关,最终年龄、饮酒、胃炎、T2DM进入多因素非条件回归模型,其OR值分别是1.357、3.013、4.631和3.962.结论 年龄、饮酒、胃炎和T2DM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4种危险因素当中,T2DM危险程度仅次于胃炎,并且这些因素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现代研究提示,利钠肽是一种具有抗焦虑、抗恐慌等情绪疾病的神经调节剂,其中A型利钠肽最为重要。心脏方面,焦虑障碍患者中血浆ANP水平往往低于正常,增加其含量则可达到抗焦虑作用;中枢方面,焦虑障碍发生时HPA轴功能亢进,而A型利钠肽对HPA轴有良性的调节作用。推测A型利钠肽及其受体的功能异常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探索这一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焦虑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的临床表现及最佳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CMPA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结果40例CMPA中(排除了消化道畸形及其他原因所致病变),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者18例,皮肤湿疹者8例,呼吸系统症状者3例,哭闹、拒乳者11例。确诊时平均日龄为(9.6±3.7)d。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和双盲食物激发试验均为阳性。确诊过敏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持续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AAF)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eHF)喂养7—14天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缓解。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进一步指导喂养及治疗。经随访后发现22.5%患儿症状反复出现,原因主要为家长依从性不佳。结论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发生在日龄10天左右,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在保证患儿安全,并有紧急抢救过敏性休克等措施下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是确诊的金标准。治疗上轻至中度过敏可以从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开始,而重度过敏症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才是最佳方案,并可以达到诊断、治疗二合一的效果。家长的依从性同样对治疗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临床疗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能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