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对新生猪胰岛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10.0 μmol/L),对照组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培养5 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并行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促进因子-1(PDX-1),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新生猪胰岛细胞不改变形态和功能,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正常;细胞计数示实验组新生猪胰岛细胞数目均比对照组增多(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DX-1 mRNA表达稍有上调(P<0.05),而GlUT-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P=0.34)。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实验组的凋亡百分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RT-PCR示实验组bcl-2 mRNA较对照组上调,而bax和 caspase-3 mRNA明显下调(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能促进新生猪胰岛细胞的增殖分化,对形态和功能无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猪胰岛细胞有抗凋亡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caspase-3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13.
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强化治疗的时间。方法对32名FPG≥11mmol/L的初诊断T2DM患者行CSII14d。治疗前、治疗第4天和第15天分别进行OGTT(OGTT组)和精氨酸刺激试验(AST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PG)、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G、HOMA-IR降低,HOMA-β增加,14d较3d各指标改善显著;3d后△C30/△G30无升高,△C120/△G120明显升高;14d后两者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d和14d后精氨酸刺激急性C肽反应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CSII强化治疗FPG明显升高的初诊断T2DM,能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14d疗效较好。但对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sICAM-1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观察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28名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14 d的CSⅡ,于治疗前、治疗3 d后和治疗14 d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sICAM-1水平,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3 d后和14 d后患者空腹血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4 d后较3 d后明显降低;②治疗14 d后GHbA1c较治疗前显著减低;③胰岛素原于治疗3 d后和14 d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14 d后与3 d后相比未见明显差异;④sICAM-1水平于治疗3 d后和14 d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14 d后较3 d后进一步下降。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B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sI-CAM-1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钨酸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分别以不同浓度(0,150,300,500,700 μmol/L)的钨酸钠处理48h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对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用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转运率,用半定量RT-PCR观察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4,GLUT-4)mRNA的表达.结果:150,300,500,700 μmol/L钨酸钠能显著增加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转运率,且呈剂量依赖效应.钨酸钠能增加GLUT-4 mRNA的表达.结论:钨酸钠可能通过上调GLUT-4 mRNA的表达而促进脂肪细胞糖代谢.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旁路术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的关系。方法选取33例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T2DM患者,检测其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观察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变化。结果 (1)术后T2DM患者BMI、WHR及HbA1c、FPG、2 hPG、TG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1.60±0.09)μg/L则显著高于术前(1.36±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血清脂联素水平及术后脂联素变化量均与HOMA-IR、FINS及二者的变化量均呈负相关(r术前分别为-0.722和-0.713,P均<0.01;r术后分别为-0.482和-0.505,P均<0.01)。结论 T2DM患者胃旁路术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其变化可能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肝内移植猪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植入猪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例病人接受肝动脉插管移植新生猪胰岛细胞。观察移植前后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4例病人移植前FBS7.4~13.5mmol/l,PBS7.8~18.6mmol/l,HBAl7.8~12%。移植后观察1年半左右,FBS波动在3.3~7.1mmol/l,PBS为6.0~8.8mmol/l,HhA1为6.8~7.6%,胰岛素量减少32%~58%,肝肾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经肝动脉植入猪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yhyroidism,PH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临床上以低血钙、高血磷及靶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抵抗为主要特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4例Ib型PHP患者均存在低血钙、高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抵抗,其中2例患者有促甲状腺激素轻度升高和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的轻微表现,1例患者合并低钾血症。4例患者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未发现GNAS(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alpha-stimulating activity polypeptide 1)及低钾相关基因变异。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检测提示4例患者均存在GNAS基因上游甲基化差异表达区域的甲基化异常。PHP各亚型之间存在表型重叠,故对临床怀疑Ib型PHP患者进行GNAS甲基化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高脂饮食喂养的C57BL/6J小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8
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6)、高脂饮食组(n=6)及水飞蓟宾干预高脂饮食组(n=6),干预10周后观
察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变化及胰岛β细胞的脂质含量、抗氧化水平及凋
亡情况,并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ulin-induced gene-1,Insig-1)、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的mRNA,以及Insig-1和SREBP-1c蛋
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水飞蓟宾干预高脂饮食组小鼠胰岛分泌功能明显改善,血糖水平降低
(P<0.05),胰岛组织脂质含量、氧化应激水平及凋亡水平均降低(均P<0.05);水飞蓟宾能促进胰岛组织Insig-1的表达,
抑制SREBP-1c和FAS的表达(均P<0.05)。三组间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水飞蓟宾对高脂饮食小鼠的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nsig-1/SREBP-1c途径及增加抗氧化活性有
关,且长期口服水飞蓟宾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 numbilica 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HUVECs加入不同处理因素后分组,分别培养48h后,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l印迹测定细胞P-Akt,p-eNOS水平;NO试剂盒检测NO浓度。结果:高糖(33mmol/L)培养48h后HUVECs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p-Akt,p-eNOS,NO水平均下降(P〈0.05);高糖条件下加人GLP.1(3nmol/L)培养48h,与高糖组相比较,HUVECs细胞活力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减少(p〈O.05),细胞p-Akt,p-eNOS,NO水平均增/JH(V〈0.05);P13K抑制剂wortmannine(100nmol/L)可以阻断GLP-1的抗凋亡作用及其对P—Akt蛋白、p-eNOS蛋白及NO水平的影响;eNOS抑制剂L—NAME(100umol/L)仅能阻断GLP-1的抗凋亡作用及对NO水平的影响,不影响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GLP.1可改善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该抗凋亡作用可能与P13K/Akt/eNOS通路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