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依据宫颈细胞学筛查分析非典型腺细胞(AGC)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及组织学特征, 探讨AGC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处理方法。方法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AGC的140位患者的宫颈组织学、子宫内膜组织学及HR-HPV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宫颈锥切、分段诊断刮宫和子宫切除标本等几种途径, 我们获得了组织学标本, 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龄组患有鳞状上皮病变与腺上皮病变患者的HPV检出率。结果 AGC的检出率为0.05%(140/268 614)。在140位AGC患者中有99例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1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宫颈腺癌19例、子宫内膜癌22例、转移癌2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在99例患者中, 年龄>40岁患者为89例, 其HSIL阳性检出率为(19.1%), 低于年龄≤40岁患者(40.0%)的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其HSIL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此外, 年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2份前列腺标奉取材于周围带,分别进行病理观察及IL-1β、TNF-α和NGF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1.5%(51/162)的组织病理呈CP改变,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4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5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2例.IL-1β、TNF-α和NGF在前列腺间质及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CP标本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IL-1β和TNF-α之间的表达(r=0.797,P<0.01)、NGF和IL-1β(r=0.674,P<0.01)及TNF-α之间的表达(r=0.714,P<0.01)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C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神经免疫调节的参与,IL-1β、TNF-α和NGF可能参与了CP的神经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的细菌学病因.方法:前列腺标本取自140例意外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0~35岁.取前列腺周围带组织,分成两块,一块做常规病理检查和抗IgA抗体组化染色,另一块用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16S rDNA).结果:32.9%(46/140)的组织病理呈CP,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2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3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1例.16S rDNA阳性率为19.3%(27/140).其中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为48.9%(22/46),非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为5.3%(5/94),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高于非前列腺炎标本(x2=36.910,P<0.01).在CP标本中,16S rDNA阳性组IgA表达高于16S rDNA阴性组(Z=-3.85,P<0.001).结论: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CP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胸腹水脱落细胞的DNA含量对诊断良恶性胸腹水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ICM)测定32例恶性胸腹水脱落细胞(癌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和18例良性胸腹水脱落细胞(正常和增生间皮细胞)的DNA含量,以同一涂片内成熟淋巴细胞作对照进行DI测定、倍体分析、绘制DNA直方图,计算出其恶性细胞的检出率,并与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作比较.结果:胸腹水中恶性肿瘤细胞(癌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的DNA含量明显增高,多为异倍体(≥5C),DI值为(3.85±1.24).间皮细胞(增生和正常间皮细胞)的DNA含量多呈二倍体,DI值为(1.35±0.23),二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细胞DNA分布直方图在5C处形成主峰值,间皮细胞DNA分布直方图在2C、3C处形成主蜂值.根据DNA测定结果,其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为87.5%(28/32),常规脱落细胞学检出率为71.9%(23/32),二者联合检查检出率为90.6%(29/32).结论:ICM具有经济、方便、准确等特点,应用其测定胸腹水脱落细胞学的DNA含量,并与常规脱落细胞学相结合,可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检出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5.
FHIT蛋白和PCNA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Ⅰ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均为宫颈鳞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癌组中FHIT表达的阴性率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FHIT表达的缺失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CNA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宫颈癌中FHIT表达的缺失和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193)。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