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细胞学特征,以提高针吸细胞学确诊率。 方法 :对253例有组织学对照的涎腺上皮性肿瘤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 针吸细胞学诊断涎腺上皮性肿瘤的总准确率为95.7%,其中良性准确率为98.1%(203/207例),恶性准确率为84.8%(39/46例)。同一类型的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常有不同的细胞学特征,少数高分化涎腺癌可呈良性细胞学表现。 结论: 针吸细胞学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镜下缺乏组织学结构及针吸成分少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乳腺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agkin’slymphoma.NHL)非常少见,原发性双侧乳腺NHL更为罕见。作者2003年通过针吸细胞学检查(EneN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诊断本病1例,并复习了相关的文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阑尾粘液囊肿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阑尾粘液囊肿CT检查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囊肿的 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阑尾粘液囊肿在CT上表现为右下腹部紧邻回盲部的大小不等囊性病灶,圆形、类圆形或长条状,部分病灶内可见线状分隔影。囊肿壁光整、可有强化,病灶内容物无明显强化。病灶周围结构清晰,邻近肠管均有不同程度管腔受压变窄改变。2例囊肿近端见结石影,1例示囊肿近段阑尾壁增厚、管腔变窄。未经治疗的 1 例囊肿1周后体积明显缩小。结论:阑尾粘液囊肿罕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表达缺失或下降和p53的过度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69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FHIT基因和p53的表达,并以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为对照.结果 FHIT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呈100%表达.在宫颈CINⅠ、Ⅱ、Ⅲ的下降或缺失率分别占9.1%、29.4%和41.7%.在宫颈浸润癌中的下降或缺失率占66.7%,其中鳞癌低表达率为75.4%,较腺癌的2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Ⅰ、Ⅱ期和Ⅲ或Ⅳ期的缺失率分别为60.7%、65.2%和77.8%,组织学分级G1、G2和G3的缺失率分别为47.4%、64.3%和86.4%,临床Ⅰ、Ⅱ期与Ⅲ或Ⅳ期比较,组织学分级G1及G2与G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53在慢性宫颈炎组织无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呈56.5%阳性表达,且随着临床期别的增高、细胞分化的降低以及淋巴转移的出现进一步上升.p53阳性的宫颈癌中FHIT缺失为74.4%,而p53阴性的FHIT缺失占5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下降或缺失与p53过度表达是宫颈癌的频发事件,测定宫颈CIN中FHIT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FHIT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肢纹蛋白(VIM)、CAL、P53蛋白、钙结合素(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及表达的强弱程度,借此判断细胞的类型,并与常规脱落细胞学及部分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癌细胞EMA、CK( ),CEA、P53蛋白、PCNA部分( ),VIM大部分(-)、CAL(-)、间皮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VIM、CAL( ),EMA、CK、PCNA部分( ),CEA(-)。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常规脱落细胞学,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检出恶性114例,良性78例。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胸腹水性质的判断及确定肿瘤的类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联合应用抗体能进一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7.
140例青年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青年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病理患病情况。方法 前列腺标本来自140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20~35岁青年器官捐献者,取周围带和移行带组织,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32.9%(46/140)的标本病理呈慢性前列腺炎表现,其中灶性轻度间质炎42例,灶性轻度间质伴腺体周围炎3例,灶性轻度腺体周围炎1例。52.9%(74/140)病理呈BPH表现。结论 青年前列腺组织常见慢性前列腺炎和BPH的病理改变,慢性前列腺炎以轻度间质灶性炎最常见,BPH的组织学改变在年龄上有提前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依据宫颈细胞学筛查分析非典型腺细胞(AGC)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及组织学特征, 探讨AGC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处理方法。方法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AGC的140位患者的宫颈组织学、子宫内膜组织学及HR-HPV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宫颈锥切、分段诊断刮宫和子宫切除标本等几种途径, 我们获得了组织学标本, 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龄组患有鳞状上皮病变与腺上皮病变患者的HPV检出率。结果 AGC的检出率为0.05%(140/268 614)。在140位AGC患者中有99例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1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宫颈腺癌19例、子宫内膜癌22例、转移癌2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在99例患者中, 年龄>40岁患者为89例, 其HSIL阳性检出率为(19.1%), 低于年龄≤40岁患者(40.0%)的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其HSIL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此外, 年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2份前列腺标奉取材于周围带,分别进行病理观察及IL-1β、TNF-α和NGF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1.5%(51/162)的组织病理呈CP改变,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4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5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2例.IL-1β、TNF-α和NGF在前列腺间质及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CP标本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IL-1β和TNF-α之间的表达(r=0.797,P<0.01)、NGF和IL-1β(r=0.674,P<0.01)及TNF-α之间的表达(r=0.714,P<0.01)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C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神经免疫调节的参与,IL-1β、TNF-α和NGF可能参与了CP的神经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的细菌学病因.方法:前列腺标本取自140例意外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0~35岁.取前列腺周围带组织,分成两块,一块做常规病理检查和抗IgA抗体组化染色,另一块用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16S rDNA).结果:32.9%(46/140)的组织病理呈CP,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2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3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1例.16S rDNA阳性率为19.3%(27/140).其中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为48.9%(22/46),非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为5.3%(5/94),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高于非前列腺炎标本(x2=36.910,P<0.01).在CP标本中,16S rDNA阳性组IgA表达高于16S rDNA阴性组(Z=-3.85,P<0.001).结论: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CP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