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目的:比较经络诊察取穴法与常规取穴法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5例)与对照组(35例,脱落5例)。观察组根据手察经络法及八十道经络能量测定仪检测结果综合辨经选穴,按照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实证选择加络穴、背俞穴,虚证选择加原穴、募穴、足经的合穴,奇经八脉穴根据穴性原则加减。对照组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并根据辨证配穴。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周二、周四各1次),连续治疗6个月,并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胃肠病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PRO)量表评分及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结果:治疗后、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胃肠病PRO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P<0.001);随访时,观察组胃肠病PRO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评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络诊察取穴法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较常规取穴法更佳,对胃黏膜病理改善作用更显著,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克罗恩病又称胃肠道炎性肉芽肿,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文献报道,克罗恩病术前误诊率高达65.2%[1]。我院近期收治并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女,22岁。因腹痛、腹泻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盗汗、间歇性下腹部疼痛及黏液糊状便,无脓血,不伴其他不适,于当地医院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予元胡止痛片口服,半个月后上述症状消失即停止治疗。1个月后上述症状再现且较前加重,又自服药物(药名不详)但无效,于半年前开始发热,体温37~40℃,以后大便次数增多至每天3~6次,为黏液脓血便,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雌激素(E2)水平的影响。方法经阴道筛查出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自然10、12月龄组,逆灸12月龄组,每组16只。另选3.5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0只为年轻对照组。逆灸12月龄组予以艾灸关元穴8周,每周2次。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比浊法观察各组大鼠子宫HSP70、SOD、E2水平以及逆灸关元穴对其的影响。结果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自然10月龄组子宫HSP70、SOD和E2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自然10月龄组,自然12月龄大鼠子宫HSP70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子宫SOD及E2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12月龄组比较,逆灸使子宫HSP70表达进一步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逆灸还使子宫SOD的活性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逆灸关元穴可以明显提高子宫HSP70和SOD的表达,增强子宫抵抗不良应激的能力,对我们之前提出的针灸良性预应激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 相似文献
15.
王居易教授作为北京市名老中医,生前致力于国内外针灸临床和教学数十载,倡导经络辨证,创建了中医“经络医学”体系,总结归纳出“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并在针灸临床中推广使用,一方面提高了临床疗效,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大量的中医学子。后顶穴为王教授临床常用腧穴之一,其定位独特,方法上更提出“搓针导气法”,在眩晕、颈胸腰背骶尾及下肢后侧疼痛、癫痫等疾患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2月龄自然更年期大鼠体质量增长率、下丘脑和卵巢瘦素含量的变化及逆针灸关元穴对其的影响,探讨预先针灸对更年期早期机体异常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阴道涂片筛查更年期雌性大鼠,以自然老化法获得大鼠更年期模型,以预先针灸关元穴为介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瘦素水平,观察12月龄自然更年期大鼠体重增长率及下丘脑、卵巢瘦素含量及逆针灸对其的影响。[结果]自然更年期大鼠体质量呈正增长,下丘脑和卵巢瘦素水平升高(P0.01)。逆针灸降低大鼠体质量增长率(P0.01,P0.05),并降低下丘脑和卵巢瘦素水平(P0.01)。[结论]逆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更年期机体瘦素抵抗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更年期体脂的异常堆积和卵巢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7.
艾炷灸贴预处理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睾酮、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炷灸贴预处理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早期与继发期血清炎性因子和激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早期组和继发组、预灸贴早期组和继发组。于造模前用中药膜剂贴敷大鼠“大椎”穴后加艾炷灸,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睾酮(T)、生长激素(GH)及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血清IL-6和GH含量造模后均明显升高(P<0.01);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预灸贴继发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T含量造模后早期组明显降低(P<0.05),继发组变化不大;预灸贴各组较同期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0.05)。血清CORT含量造模后显著升高(均P<0.01),而预灸贴继发组与正常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炷灸贴预处理可减轻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足局部病理损伤,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6的水平,对血清T、GH及CORT等内分泌激素的紊乱状态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针、逆灸关元穴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包括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FSH/LH及子宫E2、雌激素受体-α(ER-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3.5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在3.5月龄逆针、逆灸关元穴(每周2次,连续4周)对随后去卵巢大鼠的血清E2、P、T、FSH、LH、FSH/LH及子宫E2、ER-α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大鼠的血清E2、P及T降低(P<0.05,P<0.01,P<0.01),FSH、LH及FSH/LH升高,子宫E2和ER-α表达下降(P<0.05,P<0.01);而预先介入逆针、逆灸疗法后,血清E2回升,FSH、LH及FSH/LH下降,其中以逆灸去卵巢组FSH及逆针、逆灸去卵巢组FSH/LH下降最为明显(P<0.05,P<0.01,P<0.01),子宫E2和ER-α表达提高,其中逆针去卵巢组E2及逆针、逆灸去卵巢组ER-α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P<0.01,P<0.01).对血清P影响不明显,而对于血清T则有下调之势.结论:逆针、逆灸关元穴可以减缓去卵巢大鼠的生殖内分泌紊乱,可能与该疗法直接或间接促进E2的合成,提高性器官的ER-α表达,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然更年期大鼠IL-2、TNF、TGF和IL-2R mRNA变化及“逆针”关元穴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脾脏白细胞介素-2受体mRNA(IL-2R mRN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12只已经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另3.5月龄1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10月龄逆针关元穴(2次/周,连续8周)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血清、子宫的细胞因子IL-2、TNF、TGF和脾脏IL-2R mRNA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年轻组相比,模型对照各组血清和子宫IL-2、TGF及子宫TNF均下降,血清TNF水平呈先降后升的波动性变化,脾脏IL-2R 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预先介入逆针疗法后,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针各组血清和子宫IL-2、TGF及子宫TNF上升,其中逆针14、16月龄组血清TGF,逆针12、16月龄组子宫IL-2,逆针12月龄组子宫TNF和逆针12、16月龄组子宫TGF均明显提高(P〈0.05,P〈0.01,P〈0.01,P〈0.05,P〈0.01,P〈0.05,P〈0.05)。血清TN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呈相反的波动性变化,其中逆针12、14月龄组差异显著(均P〈0.05)。脾脏IL-2R mRNA上调,其中逆针14月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逆针关元穴可以调节随后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的细胞因子IL-2、TNF、TGF水平和脾脏IL-2R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疗法改善更年期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阴道筛查出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自然10、12、14、16月龄组,逆灸12、14、16月龄组和逆针12、14、16月龄组。另选3.5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6只为年轻对照组。逆灸、逆针各组从大鼠10月龄开始,每周灸或针"关元"穴2次,共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原位杂交法检测HSP70 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更年期大鼠随着月龄的增长脾脏HSP70及HSP70 mRNA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血清IL-2含量波动性降低,TNF-α含量先降后升。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灸、逆针各月龄组HSP70及HSP70 mRNA表达和IL-2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逆灸、逆针12月龄组HSP70及HSP70 mRNA,逆灸14、16月龄组HSP70,逆针14月龄组HSP70 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2含量逆灸14月龄组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逆灸、逆针12月龄组均明显升高(P<0.01),逆灸16月龄组明显降低(P<0.05)。同月龄逆灸、逆针组相比,逆针12月龄组HSP70 mRNA显著升高(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调整更年期免疫功能紊乱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脾脏组织细胞HSP70及其基因的表达,启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调节血清免疫因子IL-2、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