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组织缺损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先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切缘距离瘤缘至少0.5cm,同时切除肿瘤表面受侵的皮肤,设计三角形胸外侧筋膜皮瓣用以填充组织缺损,并利用此皮瓣切口完成腋窝淋巴结切除。结果共完成7例,切除肿瘤的最大直径为5.5cm,切缘均无癌残留,有3例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平均手术时间3h,平均出血量300ml。术后未发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9.5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美容效果均为优良,患者对乳房外形的自我感觉均为满意。结论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组织缺损的效果满意,可以使一部分失去保留乳房手术机会的妇女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乳房红肿疼痛、可触及肿块,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本文将2009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99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物理治疗组、综合物理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组,观察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3.
【摘要】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在乳腺钼靶图像中主要表现为微钙化点,微钙化区域的真假阳性检测对于乳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DDSM乳腺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及无关组织干扰;其次,基于空-频域差值图像技术实现了疑似微钙化点的分割,取得的敏感性为91.00%,但假阳性率也较高(34.00%),并根据疑似点的质心位置自动截取感兴趣区域;然后,通过超分辨率反馈网络算法进行微钙化区域超分辨率重建;最后,提取感兴趣区域的纹理特征,将Gentle AdaBoost算法和单层决策树算法相结合,构建强分类器GAB-DS对区域进行分类,将微钙化区域和正常组织分离开来,GAB-DS分类模型取得了96.25%的准确率、94.38%的敏感性以及98.13%的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微钙化区域检测上性能优越,可用于辅助临床乳腺癌检测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乳腺门诊2D03年6月~2005年6月完成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手术共482例。其中,术后未用抗生素479例,使用抗生素3例,无1例切口感染。现分析报告如下,探讨乳腺小手术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5.
22例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患者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汁淤积及乳腺炎患者乳汁细菌培养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诊断为单侧乳汁淤积患者(n=7)和单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n=15),共计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双侧乳汁行普通细菌培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2例患者的乳汁普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乳汁淤积患者为1例,乳腺炎患者为3例)患、健侧乳汁中,均未培养出细菌;其余18例(乳汁淤积患者6例,乳腺炎患者12例)的乳汁培养出细菌,其中,16例双侧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2例双侧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不一致。结论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患者乳汁中可培养出细菌,以葡萄球菌最常见。母乳喂养时,应尽量避免乳汁淤积,预防乳腺炎,同时若新生儿有感染征象,需对其母亲乳汁行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泌乳腺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7月1日至2012年3月30日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确诊的泌乳腺瘤患者5例及于 Pubmed 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的1988年7月20日至2012年6月21日报道的6例泌乳腺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本院收治的5例患者中,1例于孕龄为17孕周发现乳腺肿块,孕龄为25孕周时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泌乳腺瘤;2例患者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乳漏窦道,再次行肿物切除+窦道切除术,术后愈合良好;1例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4次乳房脓肿穿刺抽吸冲洗,感染控制后行乳房肿物切除术;1例行乳腺脓肿清创引流术时发现乳房内肿物予以切除。随访至今无一例患者复发。国外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均于妊娠期发病并接受手术治疗,国内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均于产后接受手术治疗。5例泌乳腺瘤患者行肿物切除术,1例泌乳腺瘤合并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泌乳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围生期的良性肿瘤,过度按摩等干预易导致其感染。感染化脓后可采取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冲洗或切开引流治疗后,行肿物切除术根治。  相似文献   
57.
三联外治法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5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将特高频理疗、电动吸乳和乳腺按摩外治疗法结合起来,作为三联外治法为主的治疗方案,检测其对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1522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该三联方案,3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其中红肿明显、高热或白细胞升高的患者,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治愈1514例(99.47%),脓肿形成8例(0.53%)。结论:此三联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费用低、病人痛苦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性,25岁,发现右乳房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于2005年4月21日入院,肿块无疼痛,乳房皮肤无红肿,曾自行变软变小,间断服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乳汁淤积的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汁淤积患者2 54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 159例)及对照组(1 385例),研究组采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乳腺物理综合治疗(包括乳腺按摩、半导体激光物理治疗、电动吸奶器吸乳、50%硫酸镁局部外敷30 min)。随访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差异。根据研究组中乳汁淤积的病程、肿块距离乳头的距离以及肿块直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亚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中2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3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847例治愈,156例好转,73例有效,65例无效,18例病情进展;对照组441例治愈,312例好转,291例有效,308例无效,33例病情进展,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5, P<0.001)。2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 (169/1 159)比14.0% (194/1 385), χ2=0.17, P=0.680]。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病程组(<2 d组、2~3 d组及>3 d组)以及肿块距离乳头不同距离组(<3 cm组、3~5 cm组及>5 cm组)应用乳腺导管探查术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14,P<0.001;Z=198.77, P <0.001)。不同肿块直径组(≤5 cm组和>5 cm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 P=0.317)。 结论与乳腺物理综合治疗相比,导管探查术可提高乳汁淤积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该技术的治疗效果与病程及肿块到乳头的距离有关,与肿块直径无关。  相似文献   
60.
哺乳期乳腺炎是乳汁未能及时排出而在乳腺内积存,形成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其临床表现为乳腺胀痛、体温略升高、乳房局部皮肤表面充血伴轻度压痛。若吸出积存乳汁,炎症常可消退,若未及时处理,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大部分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较为容易,但仍有部分类型乳腺炎治疗较为困难,易形成乳腺脓肿,故称为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作者拟就几种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