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447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98篇
  5篇
中国医学   237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入院后检测的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HbA1c〉9.0%:Ⅱ组:7.0%〈HbA1c≤9.0%;Ⅲ组:HbA1c≤7.0%。所有患者于人院后24h内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病残程度。结果入院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结果示3组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预后不良率为37.5%(18/48),Ⅱ组为31.4%(16/51),Ⅲ组为20.9%(9/43),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bA1c水平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鹿丹通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鹿丹通督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腰痛宁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局部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对比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67.24%,以及治疗前后积分对比观察,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鹿丹通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3.
肺损伤性毒剂,也称肺刺激剂和窒息性毒剂,作用靶器官主要是肺,可引起潜在持久的呼吸抑制,并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肺损伤(ALI)、肺水肿,严重者将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了不少针对性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肺损伤性毒剂研究概况、致病机制、生物标志物等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肺损伤性毒剂实验研究的相关进展,为推动中毒性ALI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制备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并考察制剂的纤毛毒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考察盐酸纳洛酮在不同pH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同吸收促进剂对盐酸纳洛酮的促渗透效果,筛选出适宜的处方;以离体蟾蜍上颚黏膜表面纤毛的相对运动百分率评价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的纤毛毒性;考察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结果盐酸纳洛酮溶液在pH3.5~5.5范围内稳定,0.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促渗透效果最好;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的纤毛毒性小且可恢复;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起效快,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与肌肉注射相当.结论 本文制备的鼻腔喷雾剂体外性质稳定可控,纤毛毒性小,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了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及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在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发生率情况。方法分析620888例12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测结果,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6771,P=0.4106),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5.261,P<0.0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Χ2=671.8555,P<0.05);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Χ2=299.9378, 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推断女性发生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即左束支传导功能彻底丧失的概率比男性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女性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应仔细判别,是否为左束支功能完全丧失,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4只,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术前、术后、给药7 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微血管密度,RT-PCR 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 HIF-1α mRNA 和 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7d后黄芪注射液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微血管密度、HIF-1α mR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HIF-1α/VEGF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证据检索和专家咨询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按照住院时间将411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198例和干预组2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流程;干预组实施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包括吞咽障碍筛查、吞咽障碍程度判定、摄食风险评估、康复介入及动态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及脑卒中后1个月,两组吞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卒中后1个月干预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康复介入时间,降低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分析76例远端胆管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ox回归模型,选择若干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21~88岁,中位年龄65岁.6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姑息性手术,4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41%,29%,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根治性手术明显好于姑息性性手术(P=0.000).38例患者死于肝转移或术后复发.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不同的肿瘤大小及分化情况、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而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转移对于改善远端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危象行机械通气撤机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撤机前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心理状态测评。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与常模相比,2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撤机成功率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撤机的成功率,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患者的依赖性,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及其对比分析。方法:比较2010-2012年20000份临床标本(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以及大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2010-2011年相比,2011-2012年呼吸道标本和其他非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降低,而血培养标本阳性率显著升高,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寻找其原因,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