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眼压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伴有高眼压和早期青光眼的近视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眼压21~25mmHg(平均21.8mmHg±0.84mmHg,1kPa=7.5mmHg)的33例(48眼)近视患者接受了LASIK手术。术前平均等值屈光不正度为-5.87DS±2.37DS,平均角膜中央厚度577.3μm±32.4μm,裸眼视力0.04~0.4。其中视野正常44眼,生理盲点扩大4眼,30眼C/D≥0.6,视盘周围或颞侧有萎缩斑34眼。有开角青光眼家族史者4例。设置LASIK的矫正量比术眼屈光不正度高15%.术后不用激素眼液。结果术后第6月的平均角膜厚度为490.6μm±36.5μm,术后1a视野、杯盘比(C/D)无改变。术后1~12月的平均视力在1.32±0.22以上,平均眼压在13.8mmHg±1.5mmHg以下,平均等值屈光不正度为0.30~0·43DS。与术前相比,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和等值屈光不正度显著下降(P<0.01),裸眼视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伴有高眼压或早期开角青光眼的近视患者可以试行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22.
LASIK术后散光增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方法:在连续的812例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术者选出有临床意义的散光增大者13例,回顾手术前和术后1~6mo的角膜散光度,全眼散光度以及散光轴位。用SPSS13.0分析术前和术后1,3,6mo全眼散光度和散光轴、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全眼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12.373,P=0.000),角膜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7.819,P=0.000)。术后1、3、6mo之间的全眼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954,P3=0.600,P6=0.301),角膜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791,P3=0.943,P6=0.983)。手术后全眼散光轴改变45°以上6眼(46%),角膜散光轴变化45°以上7眼(54%)。术后1,3,6mo的角膜散光轴和全眼散光轴的差异均无显著。结论:LASIK术后发生的散光增大是由于角膜瓣水肿和角膜基质床泪液过多所致,术后1~6mo角膜散光度和轴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
外源性谷氨酸致新生鼠脑兴奋毒性神经变性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源性谷氨酸对新生鼠脑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方法 :新生 7天SD大鼠 ,背部皮下注射单钠谷氨酸 (MSG) 2mg/ g ,在 2h、6~ 8h、2 4~ 2 8h分别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光镜下 ,2h未见明显异常 ,此后可见多处脑细胞肿胀 ,进而细胞固缩。电镜着重观察海马神经元 ,变化一为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巨大膨胀 ,伴随着内质网膜的空泡化及线粒体由最早期的浓缩到巨大膨胀 ,轴突基本正常 ,核染色质由簇状集聚于核膜下呈钟面排列到向中央积聚成轮廓不规则的团块 ;变化二为胞浆和胞核均浓缩 ,胞奖中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结论 :外源性谷氨酸能引起未成熟脑细胞的死亡 ,为某些食品添加剂对儿童脑细胞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分析LASIK治疗近视眼的并发症,探讨其原因与预防.方法:使用Allegretto准分子激光机和Moria-M2微型角膜板层刀,连续对1 100例近视者(2 151眼)实施常规LASIK手术矫正.术后随访3~30 mo.结果:在随访期内,97%的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角膜感染、无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和激素性高眼压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并发症有:游离瓣4眼(0.19%),角膜瓣破损4眼(0.19%),小角膜瓣4眼(0.19%),不完全角膜瓣5眼(0.23%),角膜上皮损伤15眼(0.70%),角膜瓣边缘出血67眼(3.11%),球结膜出血214眼(9.95%).术后并发症有:干眼症状710眼(33.01%),夜间光晕802眼(37.28%),视力波动788眼(36.63%),点状角膜表层细胞脱落410眼(19.06%),角膜高阶波前像差增大805眼(37.43%),过矫20眼(0.93%),欠矫43眼(2.00%),屈光回退48眼(2.23%),角膜瓣层间异物22眼(1.02%),丝状角膜病变2眼(0.09%),角膜瓣下上皮内生2眼(0.09%),单疱病毒角膜炎1眼(0.05%).结论:LASIK手术要求术者经验丰富,设备性能精良.尽管如此手术并发症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6.
27.
MK-801对新生大鼠脑外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新生大鼠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7 d大鼠顶叶皮质挫伤模型,在TBI前30 min、TBI后即刻、TBI后30 min分别给予腹腔注射MK-8011 mg/kg,在TBI后24 h取脑,连续切片,行H-E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和凋亡。结果:MK-801三组不同时间用药组与TBI组相比,在创伤同侧的扣带皮质、顶叶皮质和丘脑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其中TBI后即刻用MK-801治疗效果最好。结论:MK-80l能明显减少TBI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28.
29.
作者采用X线电影摄影技术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14例正常人颞下颌关节的矢状张、闭口运动进行了分析。本文进一步肯定了下颌运动的瞬时运动中心理论,确定了瞬心曲线的形态、位置和趋势,并提出了下颌张口运动的两阶段模式,提供了各标志点的运动轨迹和范围。这些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的理论分析和病理分析,均有参考价值。由于张口运动一开始髁突就向前下滑动,滑动在该阶段约占整个运动的70~86%,而转动仅占14~30%,因此在咀嚼运动中,髁突前斜面与关节结节后斜面通过关节盘,始终保持接触并承受主要的咀嚼压力,故可解释关节窝顶骨板菲薄及髁嵴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测量右心耳壁厚度及梳状肌间凹深度,为临床心房起搏电极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5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右心耳,按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分成内上、外上、内中、外中、内下、外下6个区域,测量各区的心肌壁厚度及梳状肌间凹.另用5具尸体于福尔马林处理前后行上述数据测定,以获得心壁厚度和梳状肌间凹深度的增减百分率,并对50具处理尸体的测值作校正.结果 5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和5具未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心耳壁厚度和梳状肌间凹的深度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女性右心耳较男性小(P<0.05).结论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测值校正后能反映新鲜尸体的情况.右心耳内上、外上区域(梳状肌间凹的深度>6 mm)适宜翼状电极定位.内上、外上及内中区域(心耳壁厚度≥2 mm)用螺旋电极定位是安全的;女性患者电极定位要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