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应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神经节细胞复合 体(GCC)形态特征,探讨眼轴长度(AL)与GCC的变化规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AL纳入非 高度近视94眼和高度近视62眼,使用OCT测量其黄斑区GCC厚度、上/下半区GCC(GCC-S/GCC-I) 厚度、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并计算FLV与GLV比值(FGR)。使用线性回归 分析各指标与AL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组间各指标差异及界值。 结果:线性回归结果示受试者GCC厚度(β=-0.698,P<0.001)、GCC-S厚度(β=-0.693,P<0.001)、 GCC-I厚度(β=-0.672,P<0.001)随AL延长而下降;FLV不随AL变化而变化(β=0.115,P=0.155); GLV随AL延长而增高(β=0.346,P<0.001),FGR随AL延长而降低(β=-0.473,P<0.001)。独立样 本t检验结果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间GCC厚度(t=7.398,P<0.001)、GCC-S厚度(t=7.313, P<0.001)、GCC-I厚度(t=7.022,P<0.001)、GLV(t=-3.482,P=0.001)及FGR(t=5.361,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292)。AUCGCC为0.809(P<0.001),最佳 界值99 μm;AUCGLV为0.689(P<0.001),最佳界值3.42;AUCFGR为0.711(P<0.001),最佳界值0.44; AUCFLV为0.546(P=0.330)。结论:OCT可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GCC,平均GCC厚度、 GCC-S厚度、GCC-I厚度、GLV和FGR随AL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2.
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也是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国外报道结节性甲状腺肿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率为25%~49%,国内报道为10%~30%。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包括真性复发(新结节生成)和假性复发(上次手术剩余之微小结节增生),临床上以假性复发多见。研究表明,该病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结合临床实际,仅就影响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在高维组学研究中,混杂因素常常影响着随机森林筛选出与研究结局相关联的变量的能力,因此控制混杂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方法 通过模拟试验和实例验证,我们比较了以下四种方法在筛选与研究结局相关联的变量中控制混杂因素的效果: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Ranger法;加权Ranger,给予每个混杂因素以100%的权重;残差法,将去除混杂因素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作为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Ranger分析。研究采用危险因素在重要性评分排序中排在第一位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基于大量的模拟试验,我们发现残差法和加权Ranger法有效提高了危险因素在重要性评分排序中排在第一位的比例。GWAS实例证实,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校正混杂因素之后,危险因素的排序有所提前。结论 校正混杂因素对于筛选与研究结局相关联的变量十分必要,且残差法在混杂因素校正上表现优于加权Ranger法,RF和Ranger几乎无混杂校正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TNF-α+489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an Fang、CNKI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TNF-α+489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7月20日。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并评价资料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及Stata 10.0软件进行Mete分析。结果在这项荟萃分析中,共纳入13个研究,有病例组患者2 459例、对照组患者2 8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总体人群而言TNF-α+48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风险不相关(OR=1.20,95%CI:0.96~1.50,P=0.11)。在研究人群种族的基础上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加索人群及亚组人群中,TNF-α+489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对吸烟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这类人群中TNF-α+489与COPD易感性关联也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6~1.59,P=0.09)。结论 TNF-α+489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发病风险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GSTA1基因多态性与接受CTX类药物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采用CTX类药物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的137例确诊乳腺癌患者(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4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5例,其他类型癌症患者8例),用PCR-LDR检测其GSTA1基因多态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137例乳腺癌患者中,GSTA1*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2%(92/137)、31.4%(43/137)和1.5%(2/137).乳腺癌患者的GSTA1基因型频率在按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分组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22、1.967、3.303、0.226、0.709,P均>0.05);经Fisher精确概率分析,肿瘤大小、病理组织类型、病理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携带GSTA1-A/*A基因型和*A/*B或*B/-B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7.8%(44/92)和31.1%(14/45),死亡率分别为22.8%(21/92)和17.8%(8/4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分析显示,携带GSTA1*A/*B+*B/*B基因型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携带GSTA1*A/*A基因型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723、7.352,P均<0.01).经Cox多因素分析,GSTA1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OR=0.222,95%CI:0.108~0.458,P<0.01]和总生存[OR=0.362,95%CI:0.145~0.902,P<0.05]的独立因素.结论 GSTA1基因多态性是乳腺癌患者CTX药物辅助化疗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的预测标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GSTA1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13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yclophosphamide-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recruited ( 124 cases with 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 5 cases with infiltrative lobular carcinoma and 8 cases with other histological types). PCR-LD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genotypes of GSTA1. Survival curves were gener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verified by the log-rank test.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13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genotypic frequencies of the GSTA1 * A/* A,* A/* B and * B/* B were 67.2% ( 92/137 ), 31.4% ( 43/137 ) and 1.5% ( 2/137 ),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enotypic frequencies and groups categorization according to age,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ER or PR status (x2 = 0. 722,1. 967, 3. 303, 0. 226 and 0. 709, all P >0. 05 ) ;through Fisher exact test,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enotypic frequencies and group categorization according to tumor size, histological types and grading ( all P > 0. 05 ) . The recurrence rates in patients with GSTA1 * A/* A and * A/* B or * B/* B genotypes were 47. 8% (44/92) and 31.1% ( 14/45 ), respectively, and the mortality rates were 22. 8% ( 21/92 ) and 17. 8% ( 8/45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GSTA1 * A/* B and * B/* B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hazard of relapse (x2 =18.723, P<0. 01)and mortality (x2 =7.352, P<0.01), compared to cases with the common * A/* A genotypes, according to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and log-rank test. Moreover,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STA1 polymorphisms appea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 OR =0. 222, 95% CI:0. 108-0. 458, P <0. 01 ) and overall survival ( OR =0. 362,95% CI:0. 145-0. 902, P < 0. 05 ). Conclusion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GSTA1 polymorphism may be a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 f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结果:在T2WI序列上颅底脊索瘤16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为明显混杂高信号,10例呈混杂低信号;而侵袭性垂体瘤18例呈均匀等信号,8例呈均匀稍高信号,6例边缘或中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例脊索瘤中16例呈蜂窝状延迟强化,9例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相对稍均匀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2例侵袭性垂体瘤23例较均匀中轻度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在T2WI序列及动态增强中,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及强化特点有较明显区别,对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蜂窝状延迟强化对脊索瘤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病临床分期情况,采用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A、B方案)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5例PTCL-NOS患者经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22.2%),25例部分缓解(55.6%),总有效率为77.8%,第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0.0%、33.3%。45例患者中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单因素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体能状况评分与预后生存有关。PIT是PTCL-NOS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PTCL-NOS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对常用的一线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但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复发、耐药、疾病进展。对于年龄较轻,体能状况评分较好、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建议采用高强度方案组方案和新药的运用争取尽早达到CR,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8.
2007年兴文县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兴文县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好的干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监测兴文县户籍人口中2007-01-01/2007-12-31前往兴文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人员,以及诊断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门诊共监测结核疑似症状者1 461人,占总人口数的332/10万;结核病患者367例,占总人口数83.41/10万:肺结核涂阳、涂阴患者分别占总患者数的66.21%(243/367)和29.16%(107/367),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分别占总患者数3.81%(14/367)和0.82%(3/367);结核病新发和复发患者占总的结核病患者比例分别为83.92%(308/367)和16.08%(59/367).结核病患者中农村人口占71.39%(262/367),城市人口占28.61%(105/367).发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占41.14%(151/367),离退休人员占26.43%(97,/367),农民工占14.44%(53/367).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分别为60.76%(223/367)和39.24%(144/367),发病高峰期年龄段为25~54岁,占67.85%(249/367).结论 兴文县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结核病患者以农村人数为多,发病高峰期年龄段为25~54岁青壮年,应重点干预此类人群.  相似文献   
29.
何杰 《医药世界》2010,(6):487-488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19例。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未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5例,显露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显著低于未显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RLN损伤与手术方式、术中操作密切相关,熟悉RLN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术中解剖喉返神经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定性及定量影像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术前的CT及MRI增强图像。评估内容包括定性指标:病灶位置、"桃尖征"、钙化、囊变、"漩涡征"、小血管影、反相位上有无减低区、有无包膜、有无强化及强化形式;定量指标:病灶大小、CT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HU)、MRI T1WI平扫及增强各期信号强度、CT及MRI增强率(ER)。结果 11例患者中, 男5例, 女6例, 年龄(28.9±8.4)岁。右侧5例, 左侧6例。病变直径约(57.9±39.3)mm, "桃尖征"9例, 钙化5例, 伴有囊变者1例, "漩涡征"6例, 病灶内或边缘出现小血管影7例, 同反相位上局部信号减低2例, 有包膜9例。平扫CT值(30.0±5.2)HU, 动脉期CT值(34.1±5.4)HU, 静脉期CT值(39.5±9.5)HU。无强化3例, 轻度渐进性强化8例。MRI增强扫描后先减低后增高3例, 进行性增强6例, 先增高后减低2例。CT与MRI的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