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并复氧培养后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及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星形胶质细胞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rhEPO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在5 h时长的氧糖剥夺后复氧培养至0.5 h、2 h、8 h、24 h四个时间点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反应细胞的损伤程度,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观察到rhEPO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程度。氧糖剥夺后24 h时,LDH漏出率有明显增高(F=80.45,P0.01),rhEPO预处理能明显降低(P0.01)氧糖剥夺后LDH漏出率增高(P0.01)的程度。AQP4的mRNA和蛋白在氧糖剥夺后的表达,各组间有明显差异(8 h时:mRNA:F=49.26,P0.01,蛋白:F=43.13,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QP4在氧糖剥夺后短暂下降后呈上升趋势,至8 h时达峰值(均P0.01),至24 h时未恢复正常水平;与模型组相比,rhEPO预处理组AQP4 mRNA和蛋白在氧糖剥夺后的表达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在各个时间点时的表达均明显降低(8 h时:mRNA:P0.01,蛋白:P0.01)。结论rhEPO预处理能明显减轻5 h氧糖剥夺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水肿,机制可能是其通过降低氧糖剥夺后AQP4的表达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在缺氧缺糖培养后水肿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作用.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和缺氧缺糖组,缺氧缺糖组细胞经过5 h缺氧缺糖后恢复正常条件培养至0.5、2、8、24 h和48 h 5个时间点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及免疫荧光法测定AQP4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在缺氧缺糖后0.5 h,细胞肿胀逐渐形成并继续加重,2 h肿胀达到高峰,至8 h和24 h时肿胀逐渐消退,48 h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形态.②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在缺氧缺糖后0.5 h,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2 h回升,8 h明显超过正常水平,达最高值(P<0.05),24 h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5),至48 h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缺氧缺糖后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形成及消退期AQP4的不同表达变化可能都是细胞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从而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83.
基因工程构建表达融合蛋白GST-FCoAT的益生大肠杆菌EcN-Fr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产甲酸草酸杆茵代谢草酸基因Frc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EcN,稳定表达甲酰辅酶A转移酶.方法:采用PCR方法从产甲酸草酸杆菌基因组中获得Frc基因,插入到栽体PGEX-4T-2,转化EcN,IPTG诱导表达GST-FCoAT融合蛋白,产物行western-blot鉴定分析.结果:EcN-Frc可稳定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GST-FCoAT.结论:改造后的EcN能诱导表达甲酰辅酶A转移酶,将为下一步体内外代谢草酸实验和临床治疗高草酸尿和防治草酸结石的益生茵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自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aemorrhage,SAH)的病因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总结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入院的89例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资料,报告 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经皮肾微造瘘术治疗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Ⅰ~Ⅱ度肥胖上尿路结石患者3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结石平均大小(2.1±0.2)cm,并肾积水4.5 cm,单发性肾盂结石11例,多发性肾结石10例,鹿角状结石3例,单侧21例,双侧3例,肾结石平均大小(3.5±0.5)cm.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结果:3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3)d,平均手术时间(1.5±0.4)h,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98%,肾结石取净率89.6%,术中无损伤胸膜及肠及其它并发症,术后患者无大出血.结论:经皮肾微造瘘术治疗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是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86.
碳纳米管表面的蛋白质吸附及PEG修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分子和白蛋白分子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吸附行为,通过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对它表面修饰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87.
64层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64层3D-CTA与DS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其评估外科治疗的优缺点,评价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9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D-CT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99例SAH患者经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70例,其中41例同时接受DSA检查,除1例外,全部证实DSA的发现, DSA所漏诊的1例经手术证实为微小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且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88.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是目前肝胆外科的热点和难点,手术治疗方式繁多[1-3],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笔者对53例肝内胆管结石术中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疗效满意,国内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eney'smodel),分别在伤前1/2h及伤后6、12、24、48、72、120h测定轻、中、重型脑损伤动物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运用正常血糖-高血胰岛素钳夹技术,检测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后BG60-120、GIR60-120、ISI等3个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结果: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血糖含量升高的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24hBG60-120显著地升高,GIR60-120、ISI显著地降低.结论: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大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地升高,高水平的胰岛素未能起到相应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与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