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2例手指缺损,根据手指皮肤缺损形状及面积设计皮瓣,皮瓣大小:1.5 cm×4.5cm~4.0 cm×8.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隐蔽且损伤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2.
下肢软组织缺损过去多用游离皮瓣修复,但自1991年以来,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代表的带蒂皮瓣因其简单实用又有兴起的趋势[1-2].但带蒂皮瓣单用多只能修复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大面积缺损仍需游离皮瓣修复[3].膝关节上承大腿、下接小腿,两部的各种带蒂皮瓣都可为之所用.  相似文献   
83.
下肢软组织缺损过去多用游离皮瓣修复,但自1991年以来,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代表的带蒂皮瓣因其简单实用又有兴起的趋势[1-2].但带蒂皮瓣单用多只能修复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大面积缺损仍需游离皮瓣修复[3].膝关节上承大腿、下接小腿,两部的各种带蒂皮瓣都可为之所用.  相似文献   
84.
下肢软组织缺损过去多用游离皮瓣修复,但自1991年以来,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代表的带蒂皮瓣因其简单实用又有兴起的趋势[1-2].但带蒂皮瓣单用多只能修复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大面积缺损仍需游离皮瓣修复[3].膝关节上承大腿、下接小腿,两部的各种带蒂皮瓣都可为之所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2~53岁,平均36岁。外伤后急诊入院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6.0~12.5 h,平均8.5 h;慢性感染及溃疡创面14例。创面范围5 cm×4 cm^12 cm×8 cm。皮瓣修复术前基于下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据,通过Mimics19.0软件三维重建腓动脉穿支血管及皮肤模型,精确定位穿支点,并根据创面缺损范围和位置设计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和模拟切取操作。结果基于术前重建的穿支血管及皮肤三维模型,明确腓动脉穿支来源及走行,术前测量的穿支定位点、穿支血管外径、穿支最大可裸化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腓动脉动脉低位穿支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上5~10 cm区域分布较为恒定,外踝尖上10 cm以内的穿支总出现率为96.9%,穿支血管蒂长(3.44±0.65)cm。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转位。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5 min。术后4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足踝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1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数字化技术能提高腓动脉穿支定位及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设计的准确性,降低了血管解剖变异导致的皮瓣切取困难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6例足底黑色素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2~53岁,平均36岁。病程1~320个月,中位病程58个月。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5.8 cm×4.5 cm^10.6 cm×8.7 cm,切取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瓣旋转后大桨无张力修复创面,小桨修复供区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8.5 cm×6.8 cm^12.0 cm×10.5 cm。供区经皮瓣修复后4例直接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部分表皮坏死,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个月。除3例皮瓣臃肿行二期修整外,其余皮瓣外形良好,色泽、质地及弹性佳;足底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小腿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质地与足底组织相似,皮瓣易于旋转,无需牺牲主要血管,适用于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  相似文献   
87.
腰背痛流行病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背痛患病率高,易复发,大多无明显病因,缺乏特异性表现,具有自愈倾向,仅少数腰背痛患者转为慢性。腰背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理、遗传、性别、职业、妊娠、体重、腰背痛病史、不良生活方式等。腰背痛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到一定年龄阶段保持不变;社会心理因素对腰背痛的影响渐受重视;性别与腰背痛关系的报道不一;遗传可能是腰背痛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某些职业因素如负重、弯腰、旋转、振动等是腰背痛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与妊娠妇女相关的腰背痛受到重视;生活方式改变可使腰背痛患病率增加。X线和MRI等检查对腰背痛的诊断无特异性,仅适于排除腰背部特异性疾病。腰背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缺乏有效方法,建议对不同病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目前腰背痛的预防未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惠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患者基因型及其红细胞(RBC)参数变化,为临床α-地贫基因型的预测提供初步证据。 方法:将已确定的α-地贫基因类型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α-地贫静止型患者30例、α-地贫标准型患者28例、α-地贫HbH型患者32例,同时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对应的RBC参数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结果:不同基因型的α-地贫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小红细胞低色素症状;与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HGB、MCV、MCH均明显降低,且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RDW明显升高,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α-地贫患者由静止型向HbH型变化,其相应的RBC参数指标也呈现明显差异(P<0.05)。 结论:RBC相关参数具备成为α-地贫基因类型预测手段的潜力,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89.
下肢软组织缺损过去多用游离皮瓣修复,但自1991年以来,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代表的带蒂皮瓣因其简单实用又有兴起的趋势[1-2].但带蒂皮瓣单用多只能修复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大面积缺损仍需游离皮瓣修复[3].膝关节上承大腿、下接小腿,两部的各种带蒂皮瓣都可为之所用.  相似文献   
90.
超级显微外科是显微外科的新发展,其将手术带入更为微观的世界。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手术方式和技术,也衍生出一些新理念,是显微外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超级显微外科的概念、近年来的进展、优缺点三个方面着重介绍该项技术,以期读者能对超级显微外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