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52.
何昱  洪筱坤  王智华 《中成药》2006,28(7):1021-1024
目的:探讨重叠率在植物以及植物提取物指纹谱研究中的地位和应用。方法:以绿茶和茶多酚的HPLC指纹谱为例来进行说明。结果:重叠率可为绿茶和茶多酚的特征指纹谱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可依之推断茶多酚样品的提取原料、工艺以及生产厂家等。结论:重叠率可作为建立特征指纹谱样品筛选的有力依据,并可为产品与原料、工艺间相互关系的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何昱  黄家卫  杨维 《中国药房》2011,(11):1007-1009
目的:建立钩藤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结果,为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含0.02%三乙胺的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依照10个批次样品的色谱数据构建起钩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良好。结论:所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反映钩藤药材的内在组成,作为其质量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红曲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影响的研究,对有效成分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倍美力组、-αD3组、红曲有效成分组4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倍美力水溶液、-αD3水溶液及红曲有效成分水溶液灌胃,10d后,制备含药血清;将从出生24h内的新生大鼠颅骨取材的成骨细胞培养于上述含药血清培养基中,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BMP-2免疫组化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红曲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表达、BMP-2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红曲有效成分组的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及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增加,而且发现BMP-2阳性率高于空白组。[结论]红曲有效成分能治疗骨质疏松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及BMP-2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5.
56.
陈兆昱  金伟锋  万海同  何昱 《中草药》2022,53(8):2302-2311
目的 基于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前馈控制实现不同批次丹参醇提液的均化。方法 首先采用积分球漫反射收集各批次丹参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然后在不同批次丹参8种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迷迭香酸)提取工艺单因素和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为数值因素、批次为分类因素,8种有效成分含量经TOPSIS法综合评价后的得分为响应值,进行Ⅰ-最优实验设计;最后建立以近红外数据,工艺参数为输入变量,提取液有效成分含量的综合得分为输出变量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以各批次丹参的近红外数据调整相应的醇提工艺参数,使得不同批次丹参醇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减小。结果 通过建立的模型调整相应的提取工艺使得4个批次丹参醇提液中各成分含量RSD值的平均值24.9%降低至13.5%。结论 基于TOPSIS法的前馈控制能提升丹参醇提液质量的一致性,为中药提取液的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虞立  何昱  金伟锋  万海同 《中草药》2014,45(14):2106-2110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提取、药动学、药效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各类数学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并简要比较了各类模型方法的优缺点。模型各具利弊,能对中药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定量分析,达到精确化、可计算、可预测与可控制的目的。数学建模能有效地将中药科学中的定性问题转为定量研究,揭示中药科学中量之间的规律性,推动中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系统评价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并评价其质量,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篇文献共纳入受试者14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梗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RR=2.98,95%CI(1.575.67),P=0.0008]。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MD=-2.54,95%CI(-2.915.67),P=0.0008]。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MD=-2.54,95%CI(-2.91-2.17),P<0.00001]。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表现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少、质量低,故尚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9.
在建立同时定量麻黄汤中9个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桂皮醇、桂皮酸、桂皮醛、甘草酸)方法的基础上,测定相应的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HPLC-DAD检测透析液中9个有效成分浓度,考察探针回收率的日内稳定性以及流速(增量法、减量法)、媒介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9个有效成分在52 min内可以达到良好的分离,当流速为1.0 μL·min-1时,测得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桂皮醇、桂皮酸、桂皮醛、甘草酸的回收率分别为(50.95±0.82)%,(52.74±1.13)%,(51.29±0.51)%,(32.56±0.84)%,(45.36±0.83)%,(70.94±0.99)%,(69.98±2.30)%,(71.68±0.63)%,(22.14±0.48)%,且探针能在7 h内保持稳定。在相同浓度下,探针回收率随流速的增大呈指数下降,除苦杏仁苷、桂皮醛外,其余7个成分2种方法所得回收率在一定流速下相差不大。在相同流速下,桂皮醇、桂皮酸、桂皮醛回收率随浓度变化较大(9.55%~16.2%),其余6个成分变化较小(3.27%~5.71%)。表明微透析法可用于麻黄汤中9个成分体外回收率的测定,当流速为2.0 μL·min-1时反透析法可作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甘草苷、桂皮醇、桂皮酸和甘草酸体内探针回收率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60.
中药化学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昱  朱英  陈建真 《药学教育》2010,26(2):25-28
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逐步开展双语教学三方面探讨现阶段中药化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培养和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