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附注射液(SF)是由中医治疗厥脱证(休克)著名古方参附汤加工提炼而成,为红参和黑附片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具有益气温阳之功效。近年来,SF在急诊中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 41例随机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联合组加用电针.观察两组 E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 ET含量相近,联合组 ET含量在用药 7d后明显低于药物组,用药 14d后两组水平相同.结论电针配合治疗脑梗死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急性期 ET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模式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ALHF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n=40)和CPAP组(n=38),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用BiPAP和CPAP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气分析、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后BiPAP组PaO2、SaO2较CPAP组改善更明显(P0.05),BiPAP组(n=40)的总有效率95%与CPAP组(n=38)的94.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均疗效显著,在改善氧合方面BiPAP模式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HF患者127例(男性53例,女性74例,年龄45~93岁)作为研究对象,按NYHA分级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比较观察各组AHF患者其血浆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关系。 结果AHF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治疗1周后血浆NT-proBNP下降幅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MACE发生情况呈负相关。 结论血浆NT-proBNP在AHF患者的早期诊治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银杏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予以银杏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静滴,B组予以银杏注射液静滴,C组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为23.3%,C组为23.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杏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6.
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 k只;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2 ml/kg)麻醉;行气管切开、颈外动脉插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以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心脏停搏,观察窒息至心脏停搏的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行心肺复苏,研究各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夹闭前MAP为102.000±7.091mmHg;夹闭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峰值128.750±6.453 mmHg,高峰出现时间1分47.500秒±10.351秒,MAP明显下降时间2分51.875秒±20.343秒,降至50 mmHg时间3分48.125±33.374秒,5分钟时MAP 27.125±12.495mmHg,7分钟时8.000±3.817 mmHg,自主循环恢复25例,失败3例,成功率89%。结论:该模型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集束化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术(TCPR)在院外心脏性猝死(SC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该技术在我国推广的可行性进行浅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经院前紧急医疗(EMS)救治的SCD成年患者的资料,分为两组:未得到旁观者心肺复苏术组(无CPR组)和接受集束化TCPR组(TCPR组),比较两组间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分析集束化TCPR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91例患者,其中1760例符合纳入标准(平均年龄63岁,男性占1152例),其中无CPR组758例、TCPR组1002例。整体生存率为10.40%,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7.56%。参照无CPR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PR组出院时的生存率分别是无CPR组的1.64倍(95%可信区间:1.16,2.30);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分别是无CPR组1.56倍(95%可信区间:1.06,2.31)。结论:集束化TCPR可改善院外SCD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尝试在我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急诊胸痹患者的证型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提高急诊胸痹患者的危险度辨识水平。方法对佛山中医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9月来诊的67例胸痹患者进行辨证,根据不同证型分为气滞血瘀组、痰浊闭塞组、阴血虚证组和阳气虚证组,并对四组患者进行床旁快速心梗检测,记录CK-MB、MYO和cTNI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证型发病时辰无差异;阳气虚证的MYO为(274.40±297.19)ng/mL,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心梗检测可增加胸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的科学性,阳气虚证的MYO值及其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应与重视。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2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后48 h和96 h患者存活率以及复苏0,5,10,20 min患者pET(CO2)水平。结果复苏后10 min和20 min,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8.41±4.79)min,较对照组(10.11±5.78)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复苏后48 h和96 h存活率均为72%,而对照组分别为53%和5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复苏过程中pET(C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复苏后5,10,20 min时观察组pET(C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提高ROSC率和稳定性,提高pET(CO2),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通过急救电话进行面、臂、言语、时间(FAST)评分量表评分对可疑性脑卒中的快速识别从而优化急诊医疗决策。方法:我院急诊科医师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使用急救电话对即将接诊的患者进行FAST评分,结合临床诊断金标准作出FAST评分对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并对影响筛查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4例院前可疑性脑卒中患者最终确诊脑卒中233例,非脑卒中81例;FAST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77.68%、特异度为80.25%、阳性预测值为91.88%、阴性预测值为55.5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与脑卒中患者显著相关。结论:在院前急救中,使用急救电话进行FAST量表评分对院前可疑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筛查价值较高,且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院前启动脑卒中急救流程的标准,应该广泛用于临床院前急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