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奥尔芬-75针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尔芬-75(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4~10月接诊的150例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病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单用奥尔芬-75治疗;B组采用奥尔芬-75和654-2联用治疗;C组采用盐酸曲马多和654-2联用治疗;用药后30min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肾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A组为96%,B组为100%,C组为50%。结论:奥尔芬-75针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有较高疗效,和654-2联用能显著加快缓解疼痛的起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死亡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3例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发病节气及其中90例死亡患者的死亡节气,做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与死亡节气高峰期,观察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与死亡节气的特点。结果353例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发病及其中90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在节气上均无集中性(P>0.05)。急性出血性卒中在春分至立夏为相对低发病节气,春分至夏至为相对低死亡节气。结论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在节气上无特定的发病及死亡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发病和高死亡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急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肾、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曲马多、黄体酮联合用药及不同方法分组治疗肾绞痛108例,并与曲马多单独治疗组45例对比疗效。结果曲马多加黄体酮穴位注射组和曲马多加黄体酮肌肉注射组肾绞痛的有效率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曲马多加黄体酮穴位注射组的肾绞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曲马多加黄体酮肌肉注射组,同时曲马多加黄体酮穴位注射组和曲马多加黄体酮肌肉注射组肾绞痛的开始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曲马多联合黄体酮使用治疗肾绞痛,较之单纯使用曲马多效果显著,且起效时间与完全缓解时间均缩短;穴位注射黄体酮较之肌肉注射能更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34.
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跳骤停模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家兔窒息法致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CPK)模型的平均动脉压(MAP)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致家兔窒息的动物模型,12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参附注射液组(A)及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B),分别于夹闭气管前静推SF及静推生理盐水(NS),测定家兔CA-CPK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2组间变化的差异.结果:夹管后特别是后期A组MAP保持水平比B组高(P<0.05);A组MAP恢复时间为(94.00±42.53)s.B组为(214.00±97.32)s(P<0.05);A组MAP复苏前MAP下降的速度(13.29±0.82)mmHg/min.较B组(14.65±1.13)mmHg/min慢(P<0.05);A组MAP恢复后平均MAP为(101.77±27.99)mmHg,B组为(79.63±25.47)mmHg.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夹闭气管致家兔窒息模型中,参附注射液对MAP具有积极的稳定和提升作用.同时可以缩短MAP恢复时间.有利于CPR的成功和复苏后的维持.  相似文献   
35.
患者 ,女 ,37岁 ,因服“敌敌畏”后不省人事 0 5h ,入我院急诊科救治。查体 :BP 14 9/7 9kPa ,浅昏迷状态 ,呼吸急促 ,呼出气体可闻及大蒜味 ,口唇紫绀 ,口吐白沫 ,面部肌肉震颤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1mm ,对光反射存在 ;HR 96次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 ;双肺满布湿罗音 ,四肢肌张力增强 ;血胆碱脂酶 380U/L。诊断 :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入院时检测 :血Na+ 14 7 4mmol/L、K+ 2 2 9mmol/L、血糖 12 3mmol/L、尿素氮 2 7mmol/L ,血浆渗透压为 30 9 8mmol/L。入院后经洗胃、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发病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包括1597例缺血性中风与353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气,做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高峰期,观察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的特点.结果: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在发病节气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P>0.05).急性中风患者在春分至谷雨为相对低发节气,其中缺血性中风在春分至立夏为相对低发病节气,出血性中风在谷雨至夏至为相对低发病节气.结论:急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发病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急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高渗盐水和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及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判断NTproBNP对脑出血患者病情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研究要求的自发性脑出血138例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入选时GCS评分及出院时GCS评分、治疗第1天(用药前)及治疗第2-4天(用药后第1-3天)清晨6时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烟酒嗜好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的医疗总费用、住院天数、出院GCS评分、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用药前NT-proBNP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第1-3天两组各时间点NT-proBNP均逐渐明显下降,且高渗盐水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甘露醇组(P均0.05)。结论:高渗盐水组治疗脑出血较甘露醇组预后好,NT-proBNP可以作为脑出血患者病情及其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与电针联用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β-七叶皂甙钠静滴与电针联用,观察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积分和TNF-α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用药7d和14d后,联合组神经功能积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基础组的神经功能积分在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联合组TNF-α含量在用药14d后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而基础组TNF-α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提示β-七叶皂甙钠与电针联用,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TNF-α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35例创伤病人,从年龄,创伤部位、类型、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1035例中男女比为2.47:1;平均年龄29岁,其中20~39岁652例,占62.00%;损伤部住依次为手、头部、四肢;损伤类型为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创伤病人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1.27%;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或重型颅脑损伤19例,占1.84%,死亡12例,占1.16%。经创伤急救初步处理后,收入院524例,占50.63%,其中抢救93人次,直送手术室抢救9例;转门诊随诊511人,占49.37%。结论:创伤以青壮年为主,以手、头部、四肢的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多见,创伤救治应以骨伤科、脑外科和普外科专业医生为主。  相似文献   
40.
自动体外除颤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在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AED除颤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心电显示室颤(VF)、心脏停搏、无脉搏心电活动(PEA)三者构成比,并计算除颤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128例患者中34例心电示波为室颤给予AED除颤,心肺复苏成功8例;94例无除颤指征(其中3例经单纯CPR后即恢复心跳无需除颤);由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9.20±1.93 min,存活组6.87±1.55 min,死亡组9.55±2.20 min,存活组和死亡组心电表现为VF、心脏停搏、PEA者分别为73%、9%、18%和20%、19%、61%。结论:影响除颤及心肺复苏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时间,使用AED快速早期除颤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不同室颤类型对电击转复成败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