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制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的突变体质粒,并建立rGFRα1各突变体和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RCE细胞株.方法:通过Fugene6脂质体转染试剂,将PCR法快速制备的pcDNA3-rGFRα1突变体质粒分别与带潮霉素B抗性筛选标记的pcDNA3.1-RET质粒共转染野生型PC12细胞,建立rGFRα1各突变体和RET基因双转染的稳定PC12细胞株.经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转染入PC12细胞中的各rGFRα1突变体基因和RET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均证实了所构建的细胞株中有转入基因的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rGFRα1各突变体基因和RET基因同时转入表达的稳定细胞株,为研究rGFRα1中关键氨基酸的位点参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信号转导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侧脑室给予螺内酯和(或)米非司酮,观察大鼠海马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1-4(GIRK1-4)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皮质激素受体在调控GIRK mRNA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生理盐水组(NS),螺内酯组(SPI),米非司酮组(MIF),SPI MIF组,抑郁(DEP) NS组,DEP SPI组,DEP MIF组,DEP SPI MIF组.用地高辛(DIG)标记的GIRK1-4 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切片贴于涂有铬矾明胶的载玻片上,37℃烘箱中过夜.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利用Leica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各区GIRK14mRNA杂交阳性信号的平均灰度.使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ON组相比,DEP NS组海马CA1-3区和齿状回GIRK14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与DEP NS组相比,DEP SPI组和DEP SPI MIF组海马各区GIRK1-4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DEP MIF组变化不显著,SPI组、MIF组和SPI MIF组与NS组相比,GIRK1-4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表明SPI和MIF本身对正常大鼠GIRK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过与GIRK1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元件结合,使GIRKs mRNA在海马的表达增加,皮质酮通过海马的5-HT1A受体增加GIRKs通道的通透性,两者共同调控抑郁大鼠海马GIRK1-4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73.
贺艺  徐岚  何成  黄丽琼 《医药导报》2011,30(4):459-462
目的 探讨顺铂+氟尿嘧啶(FP方案)和顺铂+多西紫杉醇(DP方案)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放、化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12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FP组65例及DP组60例. FP组:顺铂40 mg&#8226;(m2)-1第1~4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1.0 mg&#8226;(m2)-1第1~5天静脉滴注,28 d为1 个周期,共用2个周期. DP组:多西紫杉醇135 mg&#8226;(m2)-1,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40 mg&#8226;(m2)-1,第1~4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共用2个周期.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FP组近期有效率为78.5%,DP组为9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P组和DP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4和31.7个月,2 a生存率分别为84.6%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为主,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耐受. 结论 FP方案和DP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DP方案近期效果较FP方案更好,缓解率更高,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d,给予谷氨酸。结果当谷氨酸是0.1~1.0mmol/L时,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逐渐降低;10-9mol/L~10-13mol/L的PACAP,能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PACAPⅠ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PACAP6-38能抑制PACAP减轻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损伤作用。结论PACAP具有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该作用是由PACAPⅠ型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75.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胶质瘤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张树辉詹洲陶霞田野苹何成作者单位:221004解放军第九七医院病理科[张树辉(现在400038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陶霞];第二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詹洲、田野苹、何成)研究表明,睫状神经...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脊髓火器伤后GDNF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民用射钉枪建立大鼠脊髓火器损伤模型,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T12~L1段脊髓GDN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前,GDNFmRNA在T12~L1段脊髓微量表达,脊髓损伤后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4、7、10d分别减少25%、71%、82%、86%。结论脊髓GDNFmRNA表达减少,是由于失去靶组织转运GDNFmRNA所造成,这为外源性GDNF治疗脊髓火器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局部及皮下分别应用SAL(生理盐水)、NGF和CNTF。术后2周,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胆碱脂酶(CHE)、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正常侧相比,SAL组两类神经元中CHE活性显著减弱,ACP活性显著增强;NGF组感觉神经元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运动神经元两酶活性有显著变化;CNTF组的结果与NGF组相反。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NGF主要保护感觉神经元,CNTF主要保护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79.
幼龄和老龄大鼠液压脑损伤后NGF、Bcl-2、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衰老因素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恢复不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侧方液压打击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比较幼龄(2~3个月)和老龄(15个月)大鼠脑损伤后12 h脑内NGF、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液压打击伤后NGF、Bcl-2、Bax蛋白在损伤侧大脑皮质、海马表达明显增强,老龄组大鼠伤侧皮质NGF蛋白表达和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显著低于幼龄组(P<0.05)。结论:老龄和幼龄大鼠液压脑损伤后NGF、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差异提示老龄哺乳动物受损神经元修复和生存能力下降,为认识创伤性脑损伤后年龄相关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0.
神经营养因子是指机体产生的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一类蛋白质因子.过去一直认为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发育过程中调节神经元存活,而对成年神经元不产生作用.近十五年来,这种传统观念才得以彻底改变,神经营养因子不仅在成年神经系统存在,而且能够阻止成年神经元损伤后神经元的死亡以及调节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递质传递等许多神经系统功能.这些发现,拓展了对神经修复策略的理解,使人们认识到,神经营养因子不仅可以减少神经变性阻止疾病进程,而且还具有刺激轴突生长、促进再生的功能.研究表明,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卒中、脊髓损伤和外周神经病变等,神经营养因子表现出能促进神经元的修复、轴突生长和功能性恢复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极有可能成为将来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