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以三尖杉酯硷(H)、长春新硷(O)、阿糖胞苷(A)及强的松(P)组成的HOA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的疗效已被广大血液学工作者所肯定,由于各地报告的疗效不一致,因此,积极探讨影响本病的预后因素,借以指导治疗很有必要。本文报告我院1980年11月至1985年7月采用此方案治疗成人急非淋,现将可统计疗效的23例加以总结,并从血象、骨髓象、化  相似文献   
62.
报告全反式维甲酸分化诱导治疗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缓解期与生存期、治疗期血象、骨髓象变化及维甲酸的副作用。并与常规化学治疗的14例作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维甲酸分化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服药方便,毒副作用小,治疗过程中不诱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也不出现骨髓抑制。全反式维甲酸应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MIT)为主的MA或MOED化疗方案联合造血生长因子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12例患者用MA联合造血生长因子动员方案(Ⅰ组),8例患者用MOED联合造血生长因子动员方案(Ⅱ组),两组均在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开始回升时。皮下注射G-CSF或G-CSF+GM-CSF至采集结束。wBC恢复至>2.5×109/L,CD34)+细胞比例>1.0%时,用血细胞分离机连续2天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达到4×108/kg以上时停止采集。以文献报道的环磷酰胺联合造血生长因子动员方案为对照(Ⅲ组)。结果:Ⅰ组动员方案在两次采集的CD34)+细胞数量优于Ⅱ组动员方案。Ⅰ组和Ⅱ组两种动员方案在第1次采集的CD34)+细胞数、采集次数、骨髓抑制强度方面优于Ⅱ组动员方案,但是第2次采集CD34)+细胞较少。20例患者连续采集APBSC 2次,共采集到MNC(4.36±2.08)×108/kg,CD34)+细胞(9.87±7.30)×106/kg,CFU-GM(2.86±2.10)×104/kg。18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者造血功能均获得满意重建。结论:以MIT为主的化疗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种安全、高效的APBSC动员方法。  相似文献   
64.
人凝血因子Ⅷ体外高效表达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XZ208-BDDhFⅧ,观察其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FⅧ基因(BDDhFⅧ 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采用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病毒颗粒,包装后感染人肺、肾HLF细胞、张氏肝(Chang-Liver)细胞和成人骨髓基质细胞(MSC),并以pXZ171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FⅧ的活性,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XZ208-BDDhFⅧ,包装后能有效感染多种靶细胞,感染效率分别为:HLF细胞(74.52±7.57)%、MSC(42.34±5.84)%和Chang-Live细胞(27.24±6.53)%.感染后48 h检测到HLF细胞、Chang-Liver细胞和MSC培养上清中有FⅧ的表达,FⅧ活性分别为(54.1±5.6)%、(22.5±2.9)%和(12.5±2.7)%.PCR检测到目的 基因的整合.结论 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多种靶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35岁。因双侧乳房肿块1月于1991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1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侧乳房无痛性肿块,初为核桃大,后进行性增大,伴乏力,多汗及左上腹不适。外院按“乳房小叶增生症”治疗2局无效。体检,阵温37.2℃,脉搏84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4.3/9.3kpa。皮肤未见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骨无雎痛,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66.
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报道再障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系统有异常[1~3]。α2-巨球蛋白(α2-M)为血清中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蛋白酶作用,本文通过测定36例再障血清α2-M的变化,初步探讨α2-M在再障出血机理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 正常献血员39名,男24名、女15名,年龄14~58岁,平均26.5岁。36例再障均系初诊和住院复治病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2~68岁,平均24.5岁。诊断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修订的标准,均为慢性再障,其中转化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相似文献   
67.
收集17篇国内文献报道的杂合性白血病(HAL)26例。按Gale等提出的诊断建议标准对26例HAL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作了分析,其中淋巴细胞系和髓细胞系特征同时存在者14例,占53.8%,淋巴细胞系与髓细胞系特征先后出现者12例,占46.2%。结合文献复习,对26例HAL的诊断、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病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8.
我们用多种指标检测27例白血病的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并与正常人作了比较。白血病患者红细胞 C_3b 致敏肿瘤细胞血凝检测与红细胞 C_3b 受体检测结果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检查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查结果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 CD_3、CD_4、CD_8、CD_(30)也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提示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与白血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  相似文献   
69.
作者报道一组急性白血病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阴性而无淋系相关抗原表达,但与一种以上髓系相关MoAb反应的POX阴性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免疫学特征。此组患者较同期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OX(+)ANLL反应差(P<0.01),病程短(P<0.02),提示POX(-)ANLL应按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处理。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髓系抗原、P 糖蛋白 (P gp)和CD3 4 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84例初治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ALL髓系抗原阳性率为 17.8% ,其中CD13 阳性最常见。CD3 4 表达阳性率为45 .3 % ,与髓系抗原表达和治疗缓解率无显著相关性。髓系抗原阳性组病例 (My ALL)肝脾肿大明显 ,白细胞总数增高显著 ,完全缓解 (CR)率明显低于阴性组病例 (P <0 .0 1)。P gp阳性表达率为 3 2 .1% ,P gp表达阳性与My ALL化疗效果有相关性。结论 My ALL细胞对于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 ,选择兼顾ALL AML的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P gp高度表达与低CR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