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9Tcm-EHIDA肝胆显像用于婴儿联体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用^99Tc^m二乙基乙酰苯胺基亚氨二乙酸(EHIDA)对1例联体畸形患儿的显像结果。方法联体畸形患儿1例,联体甲静脉注射37 MBq^99Tc^m-EHIDA后分别行肝胆动态显像、静态显像、图像融合显像,3d后联体乙同法显像。结果联体畸形患儿为胸腹联体,大血管无交通,两婴儿肝胆系统各自独立,排泄进入肠道正常,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示联体畸形患儿肝脏相联。结论^99Tc^m-EHIDA肝胆显像可术前诊断联体畸形患儿肝胆系统功能、判断有无交叉循环,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肝移植大鼠术后早期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及前列腺素E1(PGE1)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两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其中A组为正常大鼠空白对照组 ,B组为正常大鼠供体肝移植手术对照组 ,C组为休克性大鼠供体肝移植实验对照组 ,D组为PGE1保护的休克性大鼠供体肝移植实验组 ,每组各 8只。肝移植各组 (无特别说明均指受体 )于术后 6h取血 ,检测其血清中的肝脏酶学 (ALT、LDH )、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 ,以及血浆内皮素 (ET)水平 ,并取肝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查 ,比较各组有无差异。结果 各移植组供肝冷保存时间及无肝期均接近 ,分别为 (2± 0 .5 )h和 (15± 3 )min ;B、D组术后 6h全部存活 ,存活率 10 0 % ;C组术后 6h存活 5只 ,存活率 62 .5 %。与C组比较 ,D组ALT、LDH、MDA、ET明显降低 (P<0 .0 5 ) ,NO明显升高 (P<0 .0 5 )。C组肝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组织学损害 ,而B、D组肝脏组织结构基本完好。结论 肝移植可造成肝窦内皮细胞明显损害 ,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可较好地反映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PGE1通过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稳定肝窦内皮细胞质膜 ,可减轻移植肝肝窦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的方法. 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采集糖尿病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内皮祖细胞的CD34和CD133,并通过检测其对FITC标记的UEA-1的吸附和Dil-acLDL的吞噬来进行细胞功能的鉴定. 结果 在培养2天后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变大,并逐渐伸展呈梭形.第7天时贴壁细胞增生明显,"集落"样生长.培养第7天细胞CD34和CD133均呈阳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EPC可以同时吞噬ac-LDL并结合UEA-1. 结论 糖尿病大鼠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并能体外扩增,为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 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 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 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 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用其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5.
细胞黏附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黏附分子家族中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等通过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等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广泛参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溶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抗黏附治疗血栓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介绍黏附分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96.
腹主动脉瘤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主动脉瘤(AAA)是指腹主动脉直径达3cm以上而出现的动脉局限扩张性疾病(直径在3~5.5cm的AAA称为小腹主动脉瘤,sAAA),好发于50岁以上有家族史、吸烟嗜好的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AAA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其中80~85岁的男性患病率为5.9%,9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为4.5%。该病具有随着年龄增长,瘤体直径扩大加快的特点,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90%。主动脉重建术和腔内隔绝术虽使AAA的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7.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目前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及各种内皮化方法的优缺点,展望未来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07相关人工血管内皮化方面的文章,检索词“Vascular prostheses,Endothelial cells,Endothelializ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1995-01/2006-07相关人工血管内皮化方面文章的,检索词“人工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特点或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相关研究进展有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7篇相关文献,其中外文文献247篇,中文文献30篇,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3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中,4篇涉及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30篇涉及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资料综合: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介于血管壁和血液之间的屏障结构,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维持血管收缩与舒张、凝血与抗凝血等平衡,在血管腔的表面形成一个抗凝血和抗血栓系统,从而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血管的长期通畅。人工血管应用于临床后其远期通畅率不高,尤其是在中小口径动脉和静脉移植中。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可以减少血栓形成、抑制内膜过度增生,从而明显改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目前人工血管内皮化的方法有人工血管自发性内皮化、自体静脉内皮细胞单期种植法、高密度微血管内皮细胞单期种植法、内皮细胞二期离体衬里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结论:人工血管的内皮化可以显著提高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但目前各种内皮化方法都有局限性,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光电容积描记 (PPG)联合静脉多普勒超声 (VenousDoppler)对下肢静脉曲张类疾病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 14 3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共 197条肢体进行术前下肢顺行静脉造影 (APG) ,PPG +VenousDoppler检查 ,静脉双功能彩超 ;术后依次行PPG +VenousDoppler检查 ,下肢静脉双功能彩超检查 ,对于返流Ⅲ~Ⅳ级病人加行手术前后小腿周径比较。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PG +VenousDoppler手术疗效评价与双功能彩超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其结果与手术前后小腿周径的改变一致。结论 PPG +VenousDoppler可以作为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后的客观疗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9.
<正>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019年,四川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调整。完善药品食品政策,开展医疗机  相似文献   
100.
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实验结果和发展方向。方法 针对细胞毒素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细胞内信号感应器、一氧化氮、转录因子、Fas配体等作用或调节环节基因治疗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SV-tk)和胞嘧啶脱氨酶细胞毒基因治疗、突变的Rb、cdk抑制因子p21,p27,p53,β-干扰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β,A-Raf和C-Raf的反义寡核苷酸及AGβγ等阻断细胞内信号传递、增加NO的合成、抑制平滑肌细胞(SMC)的细胞因子kB(nuclear factor-kB NF-kB)、促进gas和Fas配体表达等基因治疗可明显抑制血管再狭窄。结论 基因治疗再狭窄治疗实验疗效明显,多基因多环节的联合基因治疗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