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例1,男,3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伴疼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先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约20d,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右侧睾丸及附睾明显肿大,分界不清,有轻微触痛。血常规:WBC11.1×10^9/L,N0.66。胸片及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AFP及HCG均在正常范围。B超示:睾丸大小约50mm×40mm×30mm,形态不规则,其内见多个异常回声,最大约28mm×28mm,内回声不均质,以等回声为主。加彩后内探及少许短棒状血流信号。经积极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精索、睾丸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右睾丸非霍奇金病淋巴瘤,免疫组化示:LCA(++),PLAP(-)。切口愈合拆线后转入我院血液科,行骨髓穿刺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术后2周应用CHOP化疗方案行4个疗程的化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茶多酚(polyphenols,TP)对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两者联合对T24细胞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TP和EPI作用膀胱癌T24细胞24 h,MTT试验选择药物作用浓度TP(88.8 μmol/L)和EPI(4.6 μmol/L)。试验分空白对照组、TP组(88.8 μmol/L)、EPI组(4.6 μmol/L)、联合组(TP 88.8 μmol/L +EPI 4.6 μmol/L)共4组,处理T24细胞24 h后,Annexin V-PI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处理T24细胞8 h后,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内自噬体的变化;处理稳定表达GFP-LC3的T24细胞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LC3荧光斑的形成与变化;处理T2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8 h)、底物蛋白P62(8 h)、凋亡相关蛋白CASP3、 PARP(16 h)表达变化。结果:TP(88.8 μmol/L)联合EPI(4.6 μmol/L)处理组较单药组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率(F=730.411,P=0.000)和细胞凋亡率(F=161.945,P=0.000)明显提高。EPI(4.6 μmol/L)单药处理T24细胞后引起明显自噬,透射电镜下细胞质内自噬体双层膜结构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胞质内有明显点状荧光斑聚集形成,且含荧光斑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44,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I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增多,P62表达降低。联合TP作用后自噬明显减弱,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而凋亡相关蛋白活性显著增高。结论:TP可以增强EPI对膀胱癌T24细胞的致凋亡敏感性,其机制与TP抑制EPI化疗过程中诱导的保护性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83.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ncer,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p53、bcl-2和ki67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survivin、bcl-2、p53和ki67在58例BTCC中的表达,另选1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survivin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而在BTCC中呈高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58例BTCC中,41例表达阳性,占70.7%.同时发现survivin的表达与p53、bcl-2、ki67的表达也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单独或和p53、bcl2、ki67协同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提示BTCC预后不良.survivin可能会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一个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4.
FK506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TNF-α,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K506对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TNF-α,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FK506+缺血再灌注(FK506A-IR)组。FK506+IR组于缺血前6h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1ml);IR组于缺血前6h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ham组仅开腹、分离肾动脉,不阻断血流。采用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TNF-α,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NF-α蛋白以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达为著,缺血45min,再灌注2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6h,12h及24h呈阳性表达,12h达高峰,FK506A-IR组肾组织TNF-α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P^38MAPK蛋白主要在远端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缺血45min,再灌注2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6h,12h及24h呈阳性表达,6h达高峰,FK506A-IR组肾组织p^38MAPK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HE染色可见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片状坏死灶和炎性细胞浸润,FK506A-IR组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FK506可能通过下调TNF-α,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膀胱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行新辅助治疗的1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 女1例;年龄(66.12±14.37)岁。新辅助治疗前影像学评估肿瘤分期T2N0M0期5例, T3N0M0期11例;活检病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 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3例;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示HER-2(0)、(+)、(++)、(+++)分别为1、6、6、3例。新辅助治疗方案:维迪西妥单抗120 mg, 每2周为1个周期, 共4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200 mg, 每3周为1个周期, 共3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靶病灶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均完成新辅助治疗。16例中5例完全缓解, 7例部分缓解, 3例疾病稳定, 1例疾病进展。12例(75.0%)客观缓解, 15例(93.8%)疾病控制, 14例(87.5%)目标病灶较基线缩小。在9例HER-2阳性(++/+++)和7例HER-2阴性(0/+)患者中分别有2例(22....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3和pRb蛋白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 liV isionTMp lus二步法检测49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标本,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 ign prostatichyperp lasia,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orm al prostate,NP)中E2F-3与pRb蛋白的表达。结果E2F-3在PCa、BPH与NP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27%(31/49),20%(4/20)和10%(1/10),PCa中E2F-3的水平明显高于BPH(P<0.05)及NP(P<0.05),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7、0.517,P<0.05)。pRb中在PCa,BPH与NP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90%(22/49),80%(16/20),90%(9/10),PCa中pRb的水平明显低于BPH及NP(P<0.05),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01、-0.468,P<0.05)。E2F-3表达与pRb表达呈负相关(rs=-0.617,P<0.01)。结论E2F-3对PCa的发生发展发挥有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与pRb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Survivin与泌尿系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vivin是一种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 (inhibitorapop tosisprotein ,IAP) ,它主要通过抑制半胱天冬蛋白酶 3(cas pase 3)和半胱天冬蛋白酶 7(caspase 7)的活性而抑制细胞凋亡。Survivin主要分布于胚胎及分化未成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转录组数据以及对应的临床信息,分析原发性和复发性膀胱癌样本中ACTA2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56例膀胱癌样本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tdROC)。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α-SMA作为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的可行性。结果:GSE13507、GSE120739和GSE128959数据集复发组中ACTA2的表达均高于原发组(P<0.05)。IHC结果显示,α-SMA...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索无线胶囊膀胱镜动态观测猪膀胱黏膜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只健康实验香猪, 全麻。胶囊膀胱镜在经皮肾镜改良鞘辅助下经尿道置入猪膀胱, 胶囊膀胱镜末端连接1条长为2 cm的丝线。体外姿态控制器调节胶囊膀胱镜的位置及镜头角度以拍摄目标解剖区域。在初始30 min内, 胶囊膀胱镜的拍摄速度为2.5帧/s, 30 min后自动转为1.5帧/s。胶囊膀胱镜连续拍摄4 h后自动关机, 拍摄过程中照片实时传输至图像接收仪。目标解剖区域拍摄完成后, 实验猪被唤醒并送入猪舍, 自由饮食和活动。将图像接收仪连接计算机, 通过Vue软件下载图片并进行分析处理。12 h后, 再次置入扩张鞘, 在输尿管镜观察下, 使用异物钳牵拉丝线将胶囊膀胱镜取出。结果无线胶囊膀胱镜在置入、取出设备的辅助下顺利经尿道进出膀胱, 并成功拍摄了2万余张像素为60 K的各角度膀胱黏膜图像。在胶囊膀胱镜置入、图像获取、膀胱内留置(12h)及取出过程中, 未见出血、尿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的无线胶囊膀胱镜可动态、智能、精准观测到猪膀胱黏膜状态,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