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免疫调节细胞CD4+CD25+T细胞和NKT细胞在逃避自身免疫、维持自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均已发现这两类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CD4+CD25+T细胞在体外主要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在体内通过细胞因子发挥作用;NKT细胞则借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间的平衡发挥作用。对其他类型的免疫调节细胞的认识正进一步扩展。免疫调节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研究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运脾润肠法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结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P物质(SP)水平、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STC患者90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秘通治疗)60例,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30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并与正常组测得值对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结肠通过时间(GIT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前,2组血浆SP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增高;治疗后2组NO及S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秘通、莫沙必利均可明显降低血清NO及升高血浆SP水平,而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GITT示48 h后停留在右半结肠或横结肠的标志物超过80%,用药后标志物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但治疗组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STC患者疗效显著,能缩短GITT、调节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溃疡渗出液中的IL-1β显著高于急性伤口,50μg/L IL-1β显著增加足溃疡渗出液中成纤维细胞MMP-2、MMP-9的活性及其蛋白表达,100mg/L黄芪多糖可降低MMP-2、MMP-9活性及其蛋白的表达,也可降低50μg/L IL-1β所致的MMP-2、MMP-9高活性及其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胃肠病(FGIDs)指具有慢性和复发性消化道症状,但缺乏解剖、生化和病理学变化依据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早饱、呕吐、腹泻及排便困难等。其发病率极高,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有报道超过50%[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例重度粪类圆线虫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流行病学和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粪类圆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小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因脾失健运,导致水湿运化失司,湿邪蕴结肠道,气血壅滞,日久而成.脾胃虚弱为基本病因,涉及肝、肺、肾等多个脏腑,故治疗上以健脾祛湿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辨证论治的不同辅以疏肝、温肾、补肺等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何凌  黄玫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39-241
抗高血压药在国家基本药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应用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对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以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变化,探讨二甲双胍对脂肪肝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构建胆固醇代谢紊乱SD大鼠模型,随机分组后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50 mg/(kg·d)和100 mg/(kg·d)]灌胃,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组.4周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并快速处死,取肝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切片中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免疫组化分析肝脏Pgp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及肝匀浆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血三酰甘油、胆汁酸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仅二甲双胍高剂量组观察到体重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少(P<0.05),肝组织匀浆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二甲双胍治疗可抑制肝脏Pgp的蛋白表达(P<0.05),且这一作用在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肝脏Pgp的表达,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及脂代谢紊乱,而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