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高浓度草酸具有腐蚀作用,于接触部位立即产生损伤并呈渐进性加重。口服可致上消化道损伤,如:腐蚀性食管炎、腐蚀性胃炎、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瘢痕形成引起狭窄、梗阻等,对人体的损伤极为严重。我科于2006年11月16日收治1例误服草酸引起幽门管瘢痕形成致幽门梗阻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检测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HE1蛋白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HE1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其中正常胃粘膜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肠上皮化生15例,异型增生8例,胃癌40例.结果 15例正常胃粘膜无表达,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2例表达,阳性率为13.33%,15例肠上皮化生中有3例表达,阳性率为20.00%,8例异型增生中有2例表达,阳性率为25.00%,40例胃癌中有33例表达,阳性率为82.50%,胃癌与正常胃粘膜和各型胃癌前病变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HE1蛋白在胃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胃癌前病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生长、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Na+-H+交换泵第一亚型(Na+-H+ exchanger 1,NHE1)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一种跨膜蛋白,是调节细胞内pH值(intracellular pH,pHi),中性或偏碱性的重要膜蛋白 [1,2].近来发现NHE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明显增高,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为了解NHE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NHE1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将NHE1反义基因转染入SGC-7901胃癌细胞,观察NHE1反义基因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救治毒蘑菇中毒患者的疗效,提高急性中毒急救成功率。方法对39例蘑菇中毒患者常规洗胃后,采用动静脉置管、活性炭肾、血液灌流机建立体外循环回路,行血液灌流治疗;配合静滴盐酸山莨菪碱(654-2)、补液、利尿等治疗。结果 39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院外随访1个月未出现后遗症及反跳现象。结论对于蘑菇中毒者,血液灌流可更快速、更有效地消除毒蘑菇毒素及内源性毒素,提高存活率,治疗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鉴别良恶性胃溃疡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经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胃溃疡病灶46个(29例),对溃疡周边黏膜及病灶旁3cm范围内的非病灶黏膜进行多部位共聚焦内镜扫描检查,对所检查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将共聚焦内镜图像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聚焦内镜诊断胃癌18个,靶向活检有17个组织块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胃癌,共聚焦诊断胃黏膜癌变的符合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2%、96.55%、94.44%、100.00%。结论共聚焦内镜与病理组织学有较好的一致性,能清晰地显示癌变胃黏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癌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良恶性胃溃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是及早发现胃癌的新型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46.
经鼻胃镜检查高龄患者458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鼻胃镜检查在老年患者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经鼻胃镜检查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病人耐受性和疾病诊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患者耐受性好,疾病诊断满意.结论:经鼻胃镜检查在老年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
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建立及其结肠肌电变化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拟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并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便秘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情况,旨在为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并从电生理的角度初步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74只,分2期进行实验.第1期42只,随机分7组,每组6只,筛选药物剂量;第2期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6只,根据所选药物剂量,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120 d后,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肠道传输速度,同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进行结肠肌电检测.结果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大鼠肠道传输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356±50)min,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延长[(249±35)min,P<0.01].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出现双向改变,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P<0.01),振幅增加(P<0.01),波形仍表现为不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出现快速性改变(P<0.01),振幅强弱不等(P<0.01),波形较不稳定,且出现基线位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该模型简单经济,可重复性强.本研究表明结肠慢波异常可能是导致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传输减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当前Barrett食管(B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氩气凝固、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而不损伤深层组织,最终结果是使其不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PC)广泛应用于BE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的是直接胃镜下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缺点,如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连续(术后容易残留)、手术视野暴露不清、反复进退镜身导致焦痂脱落出血等.针对上述缺点我中心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8例BE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下的AP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保证良好的一次性切除率,对传统治疗方法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于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胃镜发现的食管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根据病变大小及性质,在胃镜下分别行圈套器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结果 45例食管隆起性病变经超声胃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平滑肌瘤,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全部完整切除,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均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胃镜对食管平滑肌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镜下微创切除是治疗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经口超细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瘘(PEG)对于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例晚期食管癌食管严重狭窄患者,常规内镜不能通过,采用经口超细胃镜引导下行PEG,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均完成超细胃镜引导PEG术,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后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晚期食管癌食管重度狭窄患者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的PEG安全、有效,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