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SIV为猴艾滋病的病原,其核心蛋白基因保守性强,它编码的27kD蛋白是病毒颗粒的主要结构蛋白,可做为SIV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我们根据SI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含有两个合适酶切位点的特异性PCR引物;PCR法直接从SIVmac毒株感染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分离SIV病毒核。心蛋白编码区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和EcoRI、Sall双酶切后与相同酶切位点的质粒载体pBV220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2,经巢式PCR快速筛选,获得了SIV核心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BVSG;核苷酸序列测定发现了7处碱基点突变,作者分析这是由于SIVmac毒株在中国恒河猴体内感染适应后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运用猴免疫缺陷病毒筛选抗艾滋病中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40余种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其中5种中药有>50%的SIV抗原阳性细胞抑制率,抑制率在30~50%之间的中药有5种。实验初步结果认为,中药可以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有些中药的实验结果与国内外报道对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抑制作用一致。尚发现几种未见报道的对SIV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因此,在没有P_3级实验室的条件下,采用SIV也可以较好地在普通病毒实验室内进行艾滋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前言对于生物学研究,啮齿动物的病毒和支原体污染,被广泛认为是棘手问题。动物一旦遭受感染,除了损害动物本身健康和生存外,还导致其它生物制品材料的污染以及改变动物生物学特征而使实验结果前功尽弃。因此,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实验用动物的微生物状态的方法。能够精确知道动物是否已被病毒和支原体感染的有效途径,依赖于特异、敏感的监测方法。在过去的  相似文献   
14.
抗艾滋病药物“中药2号”复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IVmac-CEM×174细胞系统筛选出中药,按照中医的辩证论治,将6味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组成“中药2号”复方,全方体外对SIVmac和HIV-1有抑制作用,正交t值法L12(2~(11))药味组合分析实验证明,其中有3味药为君药,极性提取法证明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部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检测到致死剂量,最大耐受量超过人用量的2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从取材于3只SIV感染治疗猴和4只SIV艾滋病模型猴治疗前后的11份石蜡包埋淋巴结活检组织中提成基因组DNA,分别用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SIV病毒基因,PCR共检出10份阳性,巢式PCR检测11价样品均阳性,而同期采样的猴外周血标本病毒分离仅3份阳性,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得到证实。实验说明,从淋巴结组织中检测SIV的病毒基因较外周血病毒分离更能真实地反映病毒感染状况,本研究将对全面和正确评价艾滋病药吻和疫苗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巢式PCR检测猴免疫缺陷病毒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SIV的gag保守基因区内的特异巢式PCR引物用于体外扩增SIV病毒基因,其检出敏感性达到0.1fg水平,较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巢式PCR检测粗提SIVmac感染猴后期或经过药物治疗后的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证明96.5%(28/29)的猴体内仍有SIV病毒感染存在。巢式PCR是一种敏感性极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行的SIV基因检测技术,它对确证SIV病毒感染和正确评价药物和疫苗在猴艾滋病模型中的体内治疗效果提供了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和艾滋病模型猴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2只,给药6周。结果:治疗组病毒血症在感染后4周消失,对照组病毒血症持续至14周。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显示,治疗组淋巴结滤泡数量较多,淋巴组织修复较好,结构基本保持原来状态。对照组淋巴结滤泡数量减少,并有滤泡耗竭现象。中药1号治疗模型猴2只,给药8周。结果:病毒学检查治疗和不治疗的猴无差异。淋巴结病理组织学表明,治疗猴淋巴结的结构和滤泡有明显修复现象。对照猴淋巴滤泡大量减少,出现滤泡耗竭和纤维化现象,并死亡1只。  相似文献   
18.
活检或尸检SIV实验感染的恒河猴淋巴结38个,观察到SIV感染时淋巴结病的病变过程是淋巴结从增生到萎缩、耗竭的动态变化经过;SIVp27抗原检查显示阳性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吞噬细胞,IgM、IgG和IgA广泛沉着于生发中心及灶性沉着于副皮质区内,66.7%的猴感染后2个月,IgM开始沉着,88.9%的猴在感染后5个月IgG出现,沉着区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沉着的滤泡出现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普遍增生;CD4^ 、CDB^ 淋巴细胞分析,感染后5个月,CDB^ 淋巴细胞普遍较CD4^ 淋巴细胞数量为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982和1990年两次鼠痘发生的流行形式和实验室诊断,1982年为潜在感染引发急性发病,无论从发病鼠群,不发疯鼠群和从外单位购进的种鼠均查到鼠痘病毒抗体,抗休阳性率帮滴度顺序递减,1990年为急性暴发流行,从发现疑似鼠痘送检第一批标本,总8个鼠群只有2个鼠群封淋阳性,以后逐渐扩展,至距第一次送检3l天时才确证全部8个鼠群均感染上鼠痘病毒,文内探讨了两种流行形式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20.
AIDS是人类严重免疫缺损和自身免疫病的病毒性传染病为害严重。我们通过200多只SIV感染猕猴,进行了发病机制的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探讨,获得如下资料。1.猴SIV急性感染:SIV进入CD4+T淋巴细胞进行了复制释放。血浆病毒血症上升。一些带SIVT淋巴细胞进到淋巴组织潜伏。同时SIV抗体上升。CD4+T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结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高度增生。SIV感染2-3个月后,病毒血症略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回升,SIV抗体上升,淋巴结生发中心细胞增生,这一时期淋巴结病理为淋巴结增生病变。2.无症状期:临床上潜伏期,病毒血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