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颅内血肿水肿成像研究—仿真与模拟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电流场“异物扰动”成像方法,对颅内血肿、水肿成像问题进行了数值和模拟实验。文中重点考察了颅内血肿、水肿有无及其体积大小、位置发生改变时,通过其边界电位的相对变化量来判断颅内血肿、水肿的变化情况,以达到成像目的。  相似文献   
552.
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集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内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用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14个月(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进标准参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分教育、试验和运作3个连续阶段实施6 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和24 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历史对照期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合格患者门入对照组.计最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爪.采用γ2检验、独立样本t榆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和多冈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对照组和集束治疗组问的基础特征差异基本上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乳酸测定率、休克业组液体复苏率及6 h内所输入液体量、血糖榨制,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24,0.009,0.045和0.000).3)72 h时,集束治疗组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33和0.041);集束治疗组中休克业绀急性生理和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分值和预计死亡率的下降值,与对照组中休克业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17和0.040).4)与对照组比较,集束治疗组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3.30%(P=0.019).结论 严重感染集束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飞行员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的问题。方法对198名40岁以上飞行员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其所具有的部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下简称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54.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555.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有68个县 (市 )479个乡 (镇 )流行丝虫病。经40余年防治 ,于1995年经省级审评全区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1]。为了掌握消灭丝虫病后人群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流行动态 ,我们于1996~2000年对我区消灭丝虫病后部分原班氏、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继续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抗原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由本实验室按国标GB15985 -1995B1方法制作。1.2诊断血清冻干羊抗人IgG荧光抗体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  相似文献   
556.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为 《中国药事》2001,15(2):101-102
本文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院例题用药具有目的一致性的角度,阐述了医疗保险制度将为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557.
介绍一种均匀激励磁场磁感应成像的改进反投影算法。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灵敏度的分布,提出以灵敏度为零的点作为分界点,采用不同方式的加权系数,对反投影算法进行修正。灵敏度分布的仿真实验表明,当检测线圈与成像区间的剖分单元之间的距离r等于0.06 m时,检测线圈上的测量电压的变化对距离r的变化的灵敏度为0,此时剖分单元的位置标记为P0。当检测线圈与剖分单元的距离r小于0.06 m时,反投影算法的加权系数取为r2;反之r大于等于0.06 m时,加权系数均为P0到检测线圈的距离r0的平方。不同位置的目标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异物位于成像区间的中心和偏离中心0.015 m时,都能准确反映异物的位置,但是当异物偏离中心0.03 m时,得到的成像结果比实际模型更偏离中心。不同大小的目标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实际模型中异物尺寸相比,直径较小的异物的成像基本能够反映出模型中实际异物的大小,而直径较大的异物的成像在尺寸上和位置上均难以体现模型中实际异物的真实形态。本研究提出的采用不同方式的加权系数的改进反投影算法,能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反投影算法中目标成像拖影范围较大的痼疾,对异物的定位较为准确,是一种在磁感应成像研究中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58.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FENDRR基因在DDP耐药的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脂质体将FENDRR基因表达载体转染入顺铂耐药的NSCLC细胞系A549/DDP.MTT法明确A549/DDP细胞对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DDP化疗敏感的NSCLC组织相比,FENDRR基因在DDP不敏感的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549细胞相比,A549/DDP细胞呈现出对DDP的IC50显著增高,其对化疗药物DDP的耐药性更高.FENDRR基因在DDP耐药的A549/DDP细胞中表达显著低于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转染表达载体pc-FENDRR能够显著上调A549/DDP细胞中FENDRR基因的表达.FENDRR高表达能够降低A549/DDP细胞对DDP的IC50,提高化疗敏感性.FENDRR高表达能够显著地促进DDP诱导的A549/DDP细胞的凋亡.结论: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基因与NSCLC的化疗耐药相关,能够提高NSCL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59.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3例,行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37例,行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肿瘤体积退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果 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4%和70.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4周,2组患者肿瘤体积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均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情况发生,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周期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快速退缩肿瘤体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60.
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希氏束电图显示,1例为希氏束远端阻滞;1例为多层阻滞,即房室结完全性阻滞(A-H 中断)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度左后分支阻滞(H-V 延长);1例为希氏束近端阻滞。希氏束远端阻滞者心室率均<40次/分,均有昏厥史,2/4病人 QRS 波<0.12″,但Ⅲ°A-VB 者QRS 波未见明显延长,尚不能排除希氏束远端阻滞的可能性。4例希氏束远端阻滞者心室起搏未见室房逆传现象,可能远端阻滞的Ⅲ°A-VB 的室房逆传现象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