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59篇 |
免费 | 860篇 |
国内免费 | 3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1篇 |
儿科学 | 106篇 |
妇产科学 | 114篇 |
基础医学 | 618篇 |
口腔科学 | 98篇 |
临床医学 | 2845篇 |
内科学 | 1194篇 |
皮肤病学 | 172篇 |
神经病学 | 389篇 |
特种医学 | 51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790篇 |
综合类 | 4820篇 |
预防医学 | 2097篇 |
眼科学 | 246篇 |
药学 | 1972篇 |
34篇 | |
中国医学 | 1721篇 |
肿瘤学 | 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340篇 |
2018年 | 386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305篇 |
2015年 | 360篇 |
2014年 | 1148篇 |
2013年 | 765篇 |
2012年 | 805篇 |
2011年 | 897篇 |
2010年 | 767篇 |
2009年 | 804篇 |
2008年 | 881篇 |
2007年 | 1012篇 |
2006年 | 920篇 |
2005年 | 1040篇 |
2004年 | 904篇 |
2003年 | 754篇 |
2002年 | 565篇 |
2001年 | 547篇 |
2000年 | 522篇 |
1999年 | 502篇 |
1998年 | 405篇 |
1997年 | 384篇 |
1996年 | 321篇 |
1995年 | 269篇 |
1994年 | 234篇 |
1993年 | 148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会会姚亚塞王鑫王亚楠李二红 《智慧健康》2023,(12):49-52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埃克替尼的应用效果,掌握埃克替尼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接受埃克替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疗效相关性、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症状缓解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GFR、EGFR突变类型、吸烟室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不同指标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客观缓解率存在确切差异(P<0.05)。研究组CR、PR高于对照组,SD、PD小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症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疾病进展时间与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确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埃克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疗效突出,能够切实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晚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分析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趋势。方法 利用ARIMA对江西省2015-2019年每月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进行建模,预测12个月的发病数,并与2020、2021、2022年报告发病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最优模型为ARIMA(0,2,1)(1,2,0)12。预测发病数显著高于2020、2021、2022年报告发病数。2020、2021、2022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较预测发病数分别减少54.02%、63.40%、66.09%。结论 2020-202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明显低于预测发病数,考虑与非药物干预措施、免疫策略的改变等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以更好应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相似文献
993.
丹参功能基因组学研究I——cDNA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丹参cDNA芯片,为基因表达谱研究提供条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丹参根总RNA,采用Pharmacia公司Quichprep^TM Micro mRNA PurifiCation Kit分离mRNA后,通过在cDNA分子两端加上EcoR I/Not I接头,在T4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与表达载体λZAP Express Predigested Vector连接,然后用包装蛋白在体外包装连接产物,感染E.coli XLl-Blue MRF’构建成cDNA文库。挑取分离良好的噬菌斑进行PCR扩增,经过电泳检测、纯化、再次电泳检测后得到的克隆用于芯片点制。以丹参actin基因作为阳性对照,不含DNA的点样液和PolyA为阴性对照。结果:cDNA文库插入片段长度为500~2500bp。共得到4 354个克隆用于芯片点制。单色荧光(Cy3)杂交显示,阳性对照均出现杂交信号,阴性点没有杂交信号。整张芯片背景清晰,漏点少,杂交点为完整的圆形,芯片质量完好。结论:该芯片的制作为首张有关道地药材的cDNA芯片,为丹参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4.
王毓杰谭荣周礼仕古锐张艺 《中药材》2015,(1):101-103
目的:对长毛风毛菊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毛风毛菊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内酯(2)、咖啡酸(3)、七叶内酯(4)、茵芋苷(5)、东莨菪苷(6)、绿原酸(7)。结论:其中,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分析梅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和防治历程,总结防控效果,应对新的挑战。方法收集梅州市1950~2018年疟疾流行及消除疟疾资料,对疟疾的流行情况、历年来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950~2018年梅州市累计报告疟疾985 224例,死亡203例。经历了建国初期暴发与控制的阶段(1950~1959年)、疫情反弹和综合性防治阶段(1960~1979年)、监测流动人口和防控输入性疟疾的阶段(1980~2009年)、全面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8年)等四个防治阶段,逐步控制疟疾的流行和传播,1958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1%以下,1965年下降至1‰以下,1986年起控制在1/万以下,2005~2018年未出现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到达消除疟疾目标。结论梅州市已基本消除疟疾,但疟疾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仍面临输入性疟疾的持续性挑战。 相似文献
997.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目前我国职业病共10类132种。随着工业企业产业转移政策的落实,梅州市电子、皮革、橡胶等行业企业的不断增加,职业危害问题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创造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降低职业危害,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防控机构的关注。本文根据2001~2017年梅州市职业病的监测数据,分析职业病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双肽[N(2)-L-alanyl—L—glutamine;dipeptide grutamine;dipeptiven,DPT]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儿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疾病种类作分层抽样分为谷氨酰胺双肽组(DPT组,n=28)和对照组(n=2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DPT组患儿除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外,每天给予谷氨酰胺双肽,剂量为1.5mL/(kg·d),共计21d。对照组采用不含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检测DPT组和对照组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前1天、第7、第14、第21天患儿体重、肝功生化、血常规,并对造血干细胞植入和移植后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PT组发生肠炎为12例,对照组为26例,两组比较,DPT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的腹泻、腹痛、呕吐、口腔溃疡持续时间,腹泻、腹痛、呕吐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生鹅口疮、肛裂等持续时间比较,DPT组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长期发热(≥14d)为2例,对照组为10例,两组比较,DPT组的发热总持续时间、最长持续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每天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发生口腔溃疡为14例、鹅口疮为4例、肛裂为3例、血真菌培养呈阳性为0例、血细菌培养呈阳性为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9例、5例、1例、1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0.0±7.1)d、入无菌层流室治疗时间为(20.2±6.7)d,对照组分别为(25.4±6.4)d和(24.1±6.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造血干细胞植入成功为22例,对照组为21例;DPT组发生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为3例、肝静脉闭塞病(venous occlusive disease,COD)为0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和1例,两组移植成功率和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植入时间为(15.3±5.1)d,血小板(plateiet,PLT)植人时间为(29.0±14.4)d,对照组分别为(16.2±5.8)d和(32.5±18.6)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DPT组患儿应用谷氨酰胺双肽的第7、第14、第21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葡萄糖(glucose,Glu)、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白细胞、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应用谷氨酰胺双肽的第7、第14、第21天,DPT组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下降幅度较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于第21天,DPT组患儿平均体重已恢复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结论谷氨酰胺双肽对造血重建恢复无影响,但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营养状态,减少黏膜炎、肠炎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时间,减少长期发热发生率及发热持续时间,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层流室治疗时间,同时不增加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