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国内首次从捕自中国三个地区的猕猴分离到三株逆转录病毒,经ELISA、免疫荧光检查与SRV—1呈阳性反应。免疫蛋白印迹试验加以证实,血清抗体与SRV—1呈阳性反应,其中有一株与SRV—1和STLV血清抗体有交叉反应。电子显微镜下,见有大量病毒颗粒,具有典型逆转录病毒结构。  相似文献   
62.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小鼠3LL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背景与目的 美洲大蠊系列昆虫药品康复新在体外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系发生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3LL肺癌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荷3LL肺癌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分析、TUNEL分析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的检测。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1.24%及81.08%。流式细胞术检测美洲大蠊提取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随着药物剂量的增高,其凋亡率也升高,S期及G2/M期细胞数大量减少,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流式细胞术TUNEI。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流式细胞法分析3LL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显示,无论是低剂量组还是高剂量组,美洲大蠊提取物均能上调Fas、FasR、p53等凋亡基因表达,下调Bcl-2抑制凋亡基因表达。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LL肺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3.
鼻咽癌患者EBV感染与细胞免疫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EBV感染与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5例鼻咽癌患者EBV感染状况和细胞免疫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下降,NK、CI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有明显差异(P〈0.01),而NK细胞、CI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BV感染进一步抑制NP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监测EBV感染状况和细胞免疫水平,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ELISA法)和血小板计数方法检测141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39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分析影响因素和相关性。[结果]14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583.46±347.97pg/ml)和血小板计数(343.83×10^9±153.08×10^9/L)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271.68±117.29pg/m1)和血小板计数(192.23×10^9±60.34×10^9/L)(P=0.00);手术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密切相关(r=0.786,P=0.00)。[结论]血清VEGF水平必须结合血小板计数才能准确评价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5.
陈晓群  伍治平  金从国  李佳 《中国肿瘤》2008,17(10):896-89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41例术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单纯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2.04%±1.41%,CD63 1.64%±0.93%;黏附在细胞上的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 12.54%±8.35%,CD6318.27%±14.86%;外周血血小板总的活化水平:62P2.58%±1.69%,CD63,2.21%±1.2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血小板活化水平:62P 1.04%±0.45%,CD630.64%±0.29%;黏附在细胞上的血小板活化水平:62P2.19%±0.85%,CD63 3.23%±1.64%;外周血血小板总的活化水平:62P 1.48%±0.40%,CD631.29%±0.35%),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患者62P、CD63水平变化分别受年龄、临床分期、手术与否及肿瘤有无转移等因素影响。[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可能成为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66.
乳腺癌组织COX-2和VEGF-C表达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RT-PCR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及正常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及30位正常人血清中VEGF-C水平.结果:1)癌和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2/54)和13%(7/54),正常乳腺及良性肿瘤组织中呈弱表达(9%)或无表达;在Ⅰ、Ⅱ期和Ⅲ期乳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7/38)和63%(10/16);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呈高表达,表达率为82%(28/34),而在阴性者中表达率仅为30%(6/20).2)VEGF-C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水平(6 142.98 ng/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 268.92 ng/L),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6 369.27 ng/L)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5 884.90 ng/L),P<0.05;在Ⅰ、Ⅱ期术前患者中VEGF-C水平为5 346.87 ng/L,Ⅲ期为5 962.13 ng/L.3)COX-2和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较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明显增高,两者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r=0.629,P=0.028.结论: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51-54  相似文献   
67.
目的构建VEGFR-3胞外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R-3,并在体外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采用 RT-PCR技术,扩增C57BL/6小鼠胚胎VEGFR-3胞外区cDNA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VR-3。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DNA 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后,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 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克隆了C57BL/6小鼠胚胎VEGFR-3胞外区cDNA片段,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R-3,Western blot 证实目的基因可在COS-7细胞中表达。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R-3,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这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外周血中CEA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细胞。[结果]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14.0%,CEAmRNA阳性率与TNM分期(P=0.004)、肿瘤大小(P=0.027)、血清CEA(P=0.000)水平异常升高显著性相关。CEAmRNA阳性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8个月,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EAmRNA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可能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监测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9.
刘建  任宏轩  伍治平 《医学综述》2009,15(23):3565-356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佳,许多在术中证实为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仍在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现象,这可能是常规的病理手段无法发现的微转移病灶所致。目前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已经应用于外周血、骨髓和肿瘤附近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检测,然而微转移的检测指标的选择和临床意义仍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0.
实验感染SRV-1的12只恒河猴,通过活检和尸检的淋巴结观察了淋巴结组织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淋巴结的病变可分为5个类型:Ⅰ.弥漫增生型;Ⅱ.巨泸泡增生型:Ⅲ.肉瘤样增生型:Ⅵ消型和Ⅴ.淋巴组织耗竭型。随着感染后的不同时间5个类型交错存在和演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表明,除1例(89008)外,均显示淋巴结内有SRV-1gp-20抗原的持续存在,最长者达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