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7岁.因直肠癌术后3个月伴下消化道出血半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因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癌而入院行直肠癌低位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肿瘤扩散及转移,行根治术后恢复可,术后2周出院.患者半个月前出现暗红色血便,每甘约200 mL.患者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体重无明确变化.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无腹痛、...  相似文献   
102.
伍晓汀  陈博 《西部医学》2011,23(10):1847-1849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众所周知,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但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把握营养支持适应证及使用规范化方面(包括营养支持开始时机、营养制剂种类的选择等)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营养风险评估为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适时适量应用营养支持才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反之,营养支持使用过度或不足不仅可能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会造成国家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直肠癌Dixon术骶前经盆膈肛门旁引流和经腹膜后腹壁引流两种引流方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患者,按引流方式分组,比较分析两种引流方式引流管切口周围情况、引流物、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2例患者,352例经盆膈肛门旁引流,160例经腹膜后腹壁引流,两组间其引流物性状、引流物的量、引流物细菌培养、引流物持续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腹部切口感染例数、因吻合口瘘行结肠造瘘术例数、吻合口瘘持续时间、吻合口出血例数、盆腔感染例数、死亡例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管切口感染例数经盆膈肛门旁引流组比经腹膜后腹壁引流组增多(P<0.05),经盆膈肛门旁引流组引流管管周红肿时间、引流管管周疼痛时间、引流管口分泌物持续时间均比经腹膜后腹壁引流组延长(P<0.05),引流管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例数亦比经腹膜后腹壁引流组增多(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骶前引流采用经腹膜后腹壁引流方式其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除引流管切口感染)等与采用经盆膈肛门旁引流相比无明显差异,并可以减轻患者引流管切口的局部不适,而且该引流方式操作方便,减少了引流管切口感染的发生,可作为直肠癌Dixon术的主要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04.
生态营养在结直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生态营养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32例结直肠中等以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生态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每组16例.术后3d给予相应的肠内生态营养或普通肠内营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胃肠道症状、腹泻及腹泻评分、菌群比例、感染状况指标、免疫学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 ①术后两组患者总腹胀天数/总观察天数(5/80 vs 17/80)、总腹痛天数/总观察天数(5/80 vs 17/80)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总腹泻天数/总观察天数(2/80 vs 13/80)、总腹泻人数/总人数(1/16 vs 6/16)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态营养组术后第6d的腹泻评分低于普通营养组(13.25 vs 19.75,P<0.05).③生态营养组患者术后菌群比例(杆菌/球菌)均比普通营养组高,其中术后第2次检测时(术后5~6d)菌群比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感染状况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直肠术后患者治疗中应用生态营养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减轻腹泻严重程度;纠正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5.
杨平  陈博  贾贵清  伍晓汀  张祥运  李卫 《重庆医学》2018,(23):3013-3016
目的 研究转染正常c-CBL基因后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在体外对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的瘤源细胞来自1例29岁青年男性患者,诊断为小肠间质瘤复发伴腹腔转移.通过细胞爬片、Western blot、RT-PCR检测基因鉴定细胞.通过将携带正常c-CBL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耐药GIST细胞中,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转染前后耐药GIST细胞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敏感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培养耐药GIST的C-kit稳定表达C-kit蛋白,基因测序显示耐药GIST细胞C-kit突变位点位于第9号外显子,通过检测显示培养耐药GIST保持了原有的生物学特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对GIST细胞作用72 h 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前耐药细胞在1.6 μmol/L浓度时,抑制率未超过50%;然而转然后,在0.10μmol/L浓度抑制率达到76.5%,最佳浓度为0.10~0.20 μmol/L,转柒前后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转染正常c-CBL至耐药GIST细胞,增强了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8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普通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lut1在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乳腺癌中Glut1阳性率58.8%(47/80),其中原位癌中阳性率45.0%(9/20),高分化浸润癌中50.0%(15/30),低分化浸润癌中76.7%(23/30);乳腺癌中PCNA阳性率75%(60/80),其中原位癌中65%(13/20),浸润癌中78.3%(47/60).Glut1与PCNA呈显著正性相关(r=0.742,P<0.01).Glut1在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lut1蛋白过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可为不同治疗策略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具复发转移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予以伊马替尼(imatinib,IM)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12月15日期间,国内16家医院共同参加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18岁以上、肿瘤最大径在5 cm及以上、病理核分裂相在5/50个高倍视野及以上、CD117阳性、肿瘤能作完整切除的GIST患者,手术后4周内开始服用IM,每天400 mg;疗程持续12个月或以上。主要终点观察指标为术后1、3年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次要终点指标为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不良事件和生活质量。按方案完成12个月或以上的IM治疗,且至少有1次主要终点指标评估者归入符合方案(PP)分析,至少服用过1次研究药物者归入意向治疗(ITT)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者57例,其中男34例,年龄(50.6±12.2)岁;女23例,年龄(50.0±10.8)岁。肿瘤部位:胃50.9%,小肠38.6%,结直肠10.5%;全部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归入PP分析者12例,归入ITT分析者57例。至中期报告随访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无病生存期ITT分析为(268.3±120.2)d,PP分析为(396.7±38.2)d;不良事件发生率44.4%。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基线评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高度恶性倾向的胃肠间质瘤完整切除术后患者,每天口服400 mg的IM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其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HGF、C-Met、Lyve-1和CD34对58例胃癌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血管密度(26±10)和微淋巴管密度(24±9)均高于胃溃疡组织[(20±4)、(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80%,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5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4%,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和c-Met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HGF、c-Met阳性和阴性组的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P<0.01);肿瘤侵袭深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胃癌的HGF、c-Met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GF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腹腔分流管腹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方法:2005年的1例V—P置管后引起的脾脏破裂合并脑脊液腹腔感染,结合国内1995年~2005年10年间文献报道的33例(共34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少见腹部并发症主要多见于儿童,很少引起腹膜炎的表现,肠穿孔比较多见。若处理恰当,预后良好。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发生,除与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性质有关外,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放置技术尤为重要。出现并发症应该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0.
李小军  刘翼  伍晓汀 《四川医学》2007,28(2):233-23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因为左额开放性颅脑损伤(左额叶脑挫裂伤、左颞叶硬膜外血肿)术后8个月入院。患者于2005年5月11日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左额叶开放性脑挫裂伤)。5月15日转我院神经外科再次手术(清创术),后因脑脊液感染转感染科就诊,病情稳定后转神经外科。CT复查示脑积水。12月26日在我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006年1月26日出现腹痛,为持续性锐疼,全腹疼痛,无放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