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6篇 |
免费 | 322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4篇 |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243篇 |
口腔科学 | 103篇 |
临床医学 | 922篇 |
内科学 | 337篇 |
皮肤病学 | 159篇 |
神经病学 | 188篇 |
特种医学 | 1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372篇 |
综合类 | 1647篇 |
预防医学 | 675篇 |
眼科学 | 55篇 |
药学 | 485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687篇 |
肿瘤学 | 1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208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296篇 |
2009年 | 308篇 |
2008年 | 303篇 |
2007年 | 318篇 |
2006年 | 290篇 |
2005年 | 306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177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73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短期内多次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39例在本院耳鼻喉门诊首诊,2周以内经反复(3次以上)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BPPV患者其2周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诊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此类患者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9.8%(39/396),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6岁~81岁,平均63.0±14.5岁,60岁以上的28例,占71.8%。单侧后半规管BPPV 5例,单侧后半规管嵴顶BPPV 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7例,单侧水平嵴顶BPPV 10例,上半规管BPPV 3例,混合型BPPV 7例。其中特发性的25例,继发性的14例(头部外伤7例,梅尼埃病2例,前庭神经炎1例,突发性耳聋1例,中耳炎1例,偏头痛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超过2周3次以上的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壶腹嵴受累者采用Epley+Semont法,水平半规管及水平壶腹嵴顶受累者多采用Barbecue+Gufoni或Casani+强迫健侧卧位法,上半规管受累者采用Yacovino法进行复位,39例中28例结合Brandt-daroff体位训练及其药物辅助治疗。2周后-1个月内眩晕和变位性眼震能够完全缓解的19例,1个月后能够完全缓解的26例,2个月后和3个月后能够完全缓解的分别为31例和34例,随诊1年手法复位完全无效的5例,完全缓解的34例中1年内复发的21例(占61.8%)。结论 2周内经历多次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BPPV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嵴顶结石、多管受累、头部外伤、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是可能是其复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此类患者一次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多数需要联合多种复位方法,结合体位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个别患者手法复位完全无效;复位有效者,部分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72.
74.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28例,年龄8月至7岁,平均2.3岁。结果: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5~25分钟,平均20分钟,伤口皮内缝合,术后2~3d出院。928例中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近一年多来,我市通过应用信息化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立了食品卫生量化测评和分级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流程化和智能化效能,使该系统具备了可视化监控、自动识别关键项、自动计分、自动评级、自动分析处理数据等功能,有效地减轻人工统计处理数据的工作量,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对推动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中晚期青光眼进行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先采用术前局部与全身用降眼压药以降低患者的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然后在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能量合剂改善视神经缺血、低氧状况下,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视力都有所提高,其中,12(16只眼)例患者视力明显好转;7例(10只眼)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另外9例(12只眼)患者的病情没有变化。结论:中晚期青光眼手术后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青光眼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颈清扫术在临床Ⅰ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清扫在临床Ⅰ期(cT1NOM0期)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1999年11月130例临床Ⅰ期舌活动部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该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3l例(23.8%)只行原发灶手术,99例行原发灶手术加颈清扫术,包括择区性颈清扫(Ⅰ-Ⅲ区或Ⅰ~Ⅳ区颈清扫)20例和全颈清扫(Ⅰ~Ⅴ区颈清扫)79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颈清扫组的隐匿淋巴结率为12.0%(12/99)。全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单纯行原发灶手术组、原发灶手术加择区性颈清扫组和原发灶手术加全颈清扫组的颈部控制失败率分别为25.8%(8/31)、15.0%(3/20)和7.6%(6/79)。单纯原发灶手术组和颈清扫组之间的颈部控制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清扫术可能提高临床Ⅰ期舌鳞癌患者的颈部控制率,本研究未能证实颈清扫术能降低其远处转移率以及能提高其生存率。是否需要对所有临床。 相似文献